中医书籍-->西医备考-->默克家庭诊疗手册-->第二十五章 妇女保健-->第240节 不育症-->排卵的原因
排卵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排卵是指卵子由卵巢释放。
每26~35天有一次规则月经周期的妇女,通常每月都有一个卵子从卵巢释放。排卵前可能有乳房触痛、下腹胀和情绪变化等症状,也可能不出现这些症状。如果妇女月经周期不规则,或没有月经(闭经)(见第235节),在开始用刺激排卵治疗之前,应先查明原因。
监测排卵
确定是否确有排卵是不孕症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清晨起来时,立即测量基础体温(完全休息时的体温)。可用来确定是否有排卵和排卵发生的时间。基础体温到最低点时,提示排卵快要发生。随后,体温上升0.3~0.5℃,并持续一段时间,表示已经发生排卵。但基础体温并不完全可靠,它不是一个排卵的精确指示器。最好有一种方法能预测两天内发生排卵。目前更准确的方法有:超声波扫描监测排卵和测定黄体生成激素(一种诱发排卵的激素)监测排卵。在排卵前24~36小时尿中黄体生成激素的水平达到最高值。还可以测定血中孕激素水平或尿中孕激素代谢产物的水平,若有明显升高,表示已经发生排卵。
在预计排卵日后10~12天取子宫内膜活检,如果观察到排卵后子宫内膜特有的变化,说明排卵已经发生(见第232节)。
【治疗】
选择诱导排卵的药物是治疗排卵障碍的主要方法。对长期不排卵的患者,最好用克罗米芬。开始可用甲孕酮诱发“月经”,然后服用5天克罗米芬。在停服克罗米芬后5~10天(平均7天)通常都有排卵,并在排卵后14~16天来月经。
如果患者在用克罗米芬后没有来月经,应做妊娠试验;如果检查结果证明没有怀孕,可加大克罗米芬的剂量,重复治疗周期,直到出现排卵或剂量达到最高限为止。确定治疗剂量后,至少要按这一剂量治疗6个周期再变更。很多患者是在第6次用药时出现排卵而怀孕的。总的来说,用克罗米芬治疗的患者,约有75%~80%发生了排卵,但只有40%~50%受孕,其中约5%是多胎妊娠,主要是双胎。
由于担心长期使用克罗米芬可能与患卵巢癌的危险性增高有关,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治疗期间密切监护,限制治疗周期的次数等。
克罗米芬的副作用有:阵发性潮热、腹胀、乳房触痛、恶心、视力异常和头痛。克罗米芬治疗的患者中,约有5%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卵巢过度长大、腹水等。为尽量防止过度刺激综合征出现,应尽可能用最低有效剂量,如果卵巢长大,应停止用药。
如果用克罗米芬治疗,患者没有排卵和受孕,应试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这种激素从绝经后妇女的尿中提取。由于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价格昂贵。并有较严重的副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试用。只有在确诊是排卵因素引起不孕,并排除精子和输卵管等不孕因素后再用。即使这样,治疗期也应由有用药经验的医生密切观察。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经肌肉注射给药,刺激卵泡成熟。可以测定血中雌二醇水平和用超声波扫描检查来监测卵泡成熟的情况。根据患者对激素的反应,调节用药剂量。卵泡成熟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激发排卵。经这类治疗的患者,95%以上有排卵,但只有50%~75%受孕,其中10%~30%是多胎妊娠,主要是双胎。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的严重副作用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在用药妇女中有10%~20%出现这种副作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可危及生命,但如果能密切观察治疗过程,当患者出现过度反应时,立即停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避免这类副作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增加患卵巢癌危险的可能性,但证据尚不足。
有时,由于下丘脑不能分泌排卵所必须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而导致不排卵。可用人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诱导排卵。这种治疗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的危险率较低,不必过分监护。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