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本草蒙筌-->卷之五-->谷部-->生大豆

生大豆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味甘,气平。无毒。原产泰山平泽,今则处处有之。黑白种殊,惟取黑者入药;大小颗异,须求小粒煎汤。(紧小者为雄豆,入药方效。)恶龙胆五参,(草龙胆、入参、沙牡。(前胡、乌喙、杏仁牡蛎。)和桑柴灰汁煮,下水立效。合饭捣,箍痈疽消肿,妇人阴户肿,亦可纳之;煎水饮,杀鬼疰止疼,脚膝筋挛疼,勿吝服也。炒研豆屑,汤调下咽。消食免膨,驱热除痹。

又炒黑烟未断,乘热投淋酒中。(即古方豆淋酒,一名紫酒。

抽搐。以水渍生芽 ,豆黄卷立名。去湿痹筋骨挛疼,散蒸熟合晒,江右每制卖极多。味淡无盐,入药方验。虽理瘴气,专治头疼;助栀子,除虚烦懊 。

足冷痛甚,浸醇酒可尝。血痢疼多,同薤白煮服。仍安胎孕,女科当知。豆腐性寒,亦动正气。食多积聚,萝卜能消。(善解豆腐豆曲可代米粮,乃豆炒和大枣肉同捣;豆黄亦治湿痹,制黄末合炼猪膏为丸。

豆酱拌壅气咽喉窒塞难医。

(谟)按∶豆性和平。炒食则热,煮食则寒。牛食之温,马食之凉。一体之中,而有数等之效。且为食馔,尤着多名。用治病邪,亦称要剂。又杂牛肉同煮,能试瘟毒有无。无毒豆煮鲜黄,有毒豆变黯黑。免致中害,诚益世人。但搜补脾养胃之功,概未有一言尔。古尝以菽名之,是亦伯叔之义,谓较诸谷亚之之辞。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