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人体解剖学-->第十章 头部-->第七节 前庭蜗器-->三、内耳-->2.膜迷路
2.膜迷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膜迷路membranonslabyrinth 是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囊,其管径小于骨迷路,可分为位于耳蜗内的蜗管,位于前庭内的球囊和椭圆囊,以及位于骨半规管内的膜半规管等三部。
(一)蜗管cochlearduct位于耳蜗内,其口径仅及耳蜗的1/8,紧靠耳蜗的外侧壁(以蜗轴为中心),填补了骨性螺旋板与耳蜗外侧之间的空隙,随螺旋板蟠绕约两圈半,顶端为盲端,底部后端借连合管通球囊。蜗管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变细,内含内淋巴。截面呈三角形,上壁为前庭壁(前庭膜),对向前庭阶;外侧壁紧贴蜗管外侧壁的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下壁由骨性螺旋板的外侧部和蜗管鼓壁(膜性螺旋板或基底膜)构成,其上有螺旋器spiralorgan (Corti氏器),是听觉的感受器。螺旋器的主体是毛细胞,另外还有支持细胞和盖膜。毛细胞排列于基底膜上,其顶面有听毛,上方有盖膜,当声波经外耳、中耳传入时,经前庭窗引起耳蜗的外淋巴波动,继而基底膜振动、内淋巴波动,刺激毛细胞与盖膜接触而感音。基底膜内的纤维长短不一,蜗底(近蜗窗处)最短,向蜗顶逐渐加长,有如琴弦,与毛细胞感受音频的高低相关。
图10-37 骨迷路
图10-38 耳蜗和Corti氏器
声波的传导途径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途径。空气传导的途径是经外耳道振动鼓膜,经听小骨链将之传至前庭窗,引起耳蜗外淋巴波动,经前庭壁引起内淋巴波动,并经鼓阶引起螺旋器基底膜振动,刺激毛细胞,转化为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入脑干,再经一定的传导径路传入大脑皮质听觉感受区,产生听觉,骨传导主要是指音波冲击颅骨,经颅骨传至耳蜗,使耳蜗外淋巴液产生波动,刺激螺旋器的毛细胞而感受。但骨传导的效能比空气传导要小得多。
临床上将鼓膜、听小骨等损坏而导致的听力下降叫传导性耳聋,交螺旋器和蜗神经损伤导致的听力障碍叫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时,可经骨传导听到声音,而神经性耳聋则可完全丧失对音波的感受。
(二)球囊的椭圆囊saccule andutricle 位于前庭内,球囊位于前下方,借连合管与蜗管相通;椭圆囊居于后上方,其后壁有5个开口,与膜性半规管相连。两囊之间有椭圆球囊管相连,由此管发出内淋巴管,经前庭内侧壁至颞骨岩部后面,内耳门的后外侧,扩大为内淋巴囊,内淋巴经此囊渗出到周围血管丛。球囊的前壁有球囊斑,椭圆囊的底有椭圆囊斑,两斑生有毛细胞,能感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椭圆囊斑近于水平位,头部前腑后抑时则刺激该斑的毛细胞;球囊斑近于矢状位,头侧倾斜时则可刺激囊斑的毛细胞。
(三)膜半规管semicrcular ducts与骨半规管形态一致,但管径较小。在壶腹处管壁隆起形成壶腹嵴,嵴与壶腹的长轴相垂直,是位置觉感受器,嵴上的毛细胞能感受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