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药理学-->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来源及化学】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norepinephrine,NE)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递质,也可由肾上腺髓质少量分泌。药用的是人工合成品,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失效,在中性尤其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乃至棕色失效。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体内过程】

1.皮下注射时,因血管剧烈收缩,吸收很少,且易发生局部组织坏死,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法给药。

2.分布 静脉内注射[3H]-去甲肾上腺素后,很快自血中消失,较多分布于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心脏等脏器以及肾上腺髓质中。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很少到达脑组织,可能是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之故。

3.摄取(uptake)内源性和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都可被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非神经细胞所摄取(分别称为摄取1和摄取2,见第五章)。被摄取的去甲肾上腺素大多又经囊泡摄取贮存起来。被摄取入非神经细胞内者,大多被代谢而失活。

4.代谢 灭活去甲肾上腺素的酶,COMT和MAO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内,特别是肝、肾、肠和血管壁细胞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内主要含MAO,也曾发现有COMT,但含量极少。肝是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代谢器官。大部分注入的去甲肾上腺素首先在COMT催化下,代谢为活性很低的间甲去甲肾上腺素,其中一部分再经MAO的作用脱胺形成3-甲氧-4羟扁桃酸(vanillyl mandelic acid,VMA)。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则主要先被摄取入神经末梢,部分经MAO脱胺,然后在非神经细胞内经COMT转甲基最后仍形成VMA。部分去甲肾上腺素或其间甲化合物尚可与硫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图10-1)。

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进入体内后迅速被摄取和代谢,故作用短暂。

5.排泄 正常人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以VMA为主,约占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总量的90%,静脉注射或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后96小时尿中代谢物的比率为:VMA32%,原形去甲肾上腺素4%~16%,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的去甲肾上腺素8%,结合的间甲去甲肾上腺素18%。

儿茶酚胺的代谢"/>

图10-1 儿茶酚胺的代谢

R:硫酸根或葡萄糖醛酸根

【药理作用】非选择性激动α1和α2受体,与肾上腺素比较在某些器官其α作用比肾上腺素略弱,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无作用。

1.血管 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对肾脏血管的收缩作用。此外脑、肝、肠系膜甚至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冠状血管舒张,这主要由于心脏兴奋,心肌的代谢产物(如腺苷)增加,从而舒张血管所致,同时因血压升高,提高了冠状血管的灌注压力,故冠脉流量增加。在一定情况下,也可激动血管壁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α2受体,抑制递质的释放(见第五章)。

2,心脏 作用较肾上腺素为弱,激动心脏的β1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搏出量增加。在整体情况下,心率可由于血压升高而反射性减慢。过大剂量,心脏自动节律性增加,也会出现心律失常,但较肾上腺素少见。

表10-2 拟肾上腺素药基本作用的比较

分类 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作用的比较 作用方式 α受体 β1受体 β2受体 直接作用于受体 释放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α +++ ++ ± + 间羟胺 α ++ + + + + 去氧肾上腺素 α ++ ± ± + ± 甲氧明 α ++ - - + - 肾上腺素 α,β ++++ +++ +++ + 多巴胺 α,β + ++ ± + + 麻黄碱 α,β ++ ++ ++ + + 异丙肾上腺素 β - +++ +++ + 多巴酚丁胺 β + ++ + + ±

3.血压小剂量滴注时由于心脏兴奋,收缩压升高,此时血管收缩作用尚不十分剧烈,故舒张压升高不多而脉压加大(图10-2)。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图10-2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及多巴胺作用比较

(静脉滴注,除多巴胺500μg/分外,其余均10μg/分)

4.其他其他作用都不显著,对机体代谢的影响较弱,只有在大剂量时才出现血糖升高。对中枢作用也较肾上腺素为弱。

【临床应用】

1.休克目前去甲肾上腺素类血管收缩药在休克治疗中已不占主要地位,仅限于某些休克类型如早期经原性休克及药物中毒引起的低血压等,用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使收缩压维持在12kPa左右,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休克的关键是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和有效血容量下降,故其治疗关键应是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仅是暂时措施,如长时间或大剂量应用反而加重微循环障碍。现也主张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合用以拮抗其缩血管作用,保留其β效应。

2.上消化道出血 取本品1~3mg ,适当稀释后口服,在食道或胃内因局部作用收缩粘膜血管,产生止血效果。

【不良反应】

1.局部组织缺血环死静脉滴注时间过长、浓度过高或药液漏出血管,可引起局部缺血坏死,如发现外漏或注射部位皮肤苍白,应更换注射部位,进行热敷,并用普鲁卡因或α受体阻断药如酚妥拉明作局部浸润注射,以扩张血管。

2.急性肾功能衰退滴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可使肾脏血管剧烈收缩,产生少尿、无尿和肾实质损伤,故用药期间尿量至少保持在每小时25ml以上。

【禁忌证】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及器质性心脏病人禁用。

间羟胺

间羟胺(metaraminol)又名阿拉明(aramine),性质较稳定,主要作用于α受体,对β1受体作用较弱。间羟胺可被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摄取、进入囊泡,通过置换作用促使囊泡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间接地发挥作用。本品不易被单胺氧化酶破坏,故作用较持久。短时间内连续应用,可因囊泡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使效应逐渐减弱,产生快速耐受性。

间羟胺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较去甲肾上腺素弱而持久,略增心肌收缩性,使休克病人的心输出量增加。对心率的影响不明显,有时血压升高反射地使心率减慢,很少引起心律失常,对肾脏血管的收缩作用也较弱,但仍能显著减少肾脏血流量。由于间羟胺升压作用可靠,维持时间较长,比去甲肾上腺素较少引起心悸和少尿等不良反应,还可肌内注射,故临床上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代用品,用于各种休克早期,手术后或脊椎麻醉后的休克。

 

二、α1受体激动药

脱氧肾上腺素和甲氧明

脱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新福林,neosynephrine)和甲氧明(methoxamine)都是人工合成品。主要激动α1受体,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而较弱,少具或不具β型作用,在产生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时,使肾血流的减少比去甲肾腺素更为明显。作用维持时间较久,除可静脉滴注外也可肌内注射。用于抗休克,也可用于防治脊椎麻醉或全身麻醉的低血压。

甲氧明与脱氧肾上腺素均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地使心率减慢,故也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去氧肾上腺素还能兴奋瞳孔扩大肌,一般不引起眼内压升高(老年人前房角狭窄者可能引起眼内压升高)。用其1%~2.5%溶液滴眼,在眼底检查时作为快速短效的扩瞳药。

α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将在第二十章介绍。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