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教材-->中医饮食营养学-->下篇 常用饮食-->第七章 补气类-->常用补气类食物-->马铃薯(《湖南药物志》)
马铃薯(《湖南药物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基原】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异名】土豆、山药蛋、洋山芋。
【性味归经】甘,平。入胃、大肠经。
【功效】益气健脾,调中和胃。
【应用】
1.病后脾胃虚寒,气短乏力:牛腹筋150g,马铃薯100g,酱油15g,糖5g,葱、姜各2.5g,文火煮烂,至肉、土豆都酥而入味。(《传统膳食宜忌》)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和习惯性便秘:未发芽的新鲜马铃薯,洗净切碎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天早晨空腹下一两匙,酌加蜂蜜同服,连续半月至二十天。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常见疾病手册》)
【使用注意】
马铃薯发芽,须深挖及削去芽附近的皮层,再用水浸泡,长时间煮,以清除和破坏龙葵碱,防止多食中毒。脾胃虚寒易腹泻者应少食。
【现代研究】
由于芽与皮内均含龙葵碱,它能破坏红细胞,严重中毒时导致脑充血水肿以及胃肠粘膜发炎、眼结膜炎。龙葵碱主要分布在皮部及芽中。
【按语】
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尤以东北产量多而质优,马铃薯是我国人民喜食物。用马铃薯制作的食品较多,目前已有马铃薯淀粉、炸马铃薯片等在市场上出售。马铃薯磨汁可治水火烫伤,加醋外敷,可治腮腺炎。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
2.《湖南药物志》:“补中益气,健脾胃,消炎。”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