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医院药学-->第二篇 医院药事管理-->第三十九章 药物中毒与解救-->十二、抗组胺类药物中毒
十二、抗组胺类药物中毒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抗组胺类药物很多,均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及治疗作用。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可分为二类;即抗组作用及对效应器的直接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皮肤及粘膜的变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枯草热,血管神经性水肿,性皮炎和血清病等。有些组胺药如异丙嗪,则尚可有防止晕动病的作用。
1.苯海拉明,常用量为25一50mg,每日3次口服,极量100mg/次,300mg/日。
2.氯苯吡胺,马来酸盐,又称扑尔敏,氯曲米、氯曲米。常用量为2-4mg/次,每日3次口服。
3.异丙嗪,又称非那根,抗按荨,普烙米近,常用量口服25mg/次,每日2一3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为25一50mg。
4.异丁嗪,用量仅为异丙嗪的1/10。
5.氯苯甲嗪,又称美其敏。口服一剂后效力可维持9-24小时,一日量为25-50mg。
6.安其敏,其药效持久,一般每24小时口服25一50mg,多在晚间服用。
7.吡甲胺,又称扑敏宁,常用量为50mg/次,每日3-4次口服。
8.新安替根,常用量为25-50mg/次,每日3一4次口服。
(一)毒理
抗组胺类药物内服或注射后,吸收均很迅速。口服15-30分钟以内发挥作用,一次量的作用大都能维持4小时,也有维持8一12小时者(如异丙嗪为8-12小时,美其敏为9-24小时)。大部分在肝脏破坏,少量以原形从肾脏排出。
其毒理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与兴奋两方面的作用,先抑制,后兴奋,最后产生衰竭性抑制。兴奋时可出现似印防已毒素或士宁中毒辣时的惊厥症状。死亡原因为呼吸麻痹。
(二)临床表现
中毒表现有头痛、烦躁不安、失眼、口渴、厌食、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胸骨下疼痛、尿频或排尿困难,血尿、听觉障碍、视力障碍,运动失调、呼吸表浅、心过速及发热等。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心脏抑制和呼吸麻痹。
在儿童(特别是幼儿)极易发生惊厥,并且惊及兴奋之前不一定出现中枢神兴奋现象。不论成人或儿童,继惊厥之久后又可能转为抑制。
(三)治疗
1.洗胃、催吐及导泻。
2.静脉补液。
3.对症治疗。
4.以可给予以下注射组胺0.5mg.
5.有抑制现象发生时忌用中枢兴奋剂以免诱发抗组胺类药的中枢兴奋作用而导致惊厥。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