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证类本草-->卷第十二-->菌桂

菌桂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陶隐居云∶交址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唯嫩枝破卷成圆,犹根据桂用,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明非今桂矣,必当别是一物,应更研访。唐本注云∶菌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菌。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唯出韶州。目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浓硬味薄者名板桂。又不入药用。三月、七月采皮,晒干。

图经文具桂条下。

列仙传范蠡好食桂,饮水讨药,人世世见之。又曰∶桂父,象林人,常服桂皮、叶,以龟脑和服之。韩终采药诗暗河之桂,实大如栗,得而食之,后天而老。别说云∶谨按诸家所说桂之异同,几不可用考。今交、广商人所贩,及医家见用,唯陈藏器一说最近。然筒浓实,气味重者,宜入治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入治头目发散药。故《本经》以菌桂养精神,以牡桂利关节,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取真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及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