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二 \ 虫鱼下品-->蛤蚧

蛤蚧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蛤蚧_图缺)

味咸,平,有小毒。主久肺痨传尸,杀鬼物邪气,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形如大守宫,一雄一雌,常自呼其名,曰蛤蚧。最护惜其尾,或见人欲取之,多自啮断其尾,人即不取之。凡采之者,须存其尾,则用之力全故也。《方言》曰∶桂林之中,守宫能鸣者,谓蛤蚧。盖相似也。(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岭表录异云∶蛤蚧,首如虾蟆,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

多巢于榕树中,端州子墙内,有巢于厅署城楼间者,旦暮则鸣,自呼蛤蚧。或云鸣一声是一年者。俚人采之,鬻于市为药,能治肺疾。医人云药力在尾,尾不具者无功。日华子云∶无毒。

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又名蛤蟹,合药去头、足,洗去鳞鬣内不净,以酥炙用,良。

图经曰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木间,今岭外亦有之。首若虾蟆,背有细鳞如蚕子,色黄如土,长四、五寸,尾与身等,盖守宫、 蜓之类也。故扬雄《方言》云∶桂林之中,守宫能鸣者,俗谓之蛤蚧,言其鸣自呼其名也。药力全在尾,人捕之,则自啮断其尾,因得释去。巢穴多根据榕木,亦有在古屋城楼间者,人欲得其首尾完者,乃以长柄两股铁叉,如粘黍竿状,伺于榕木间,以叉刺之,皆一股中脑,一股着尾,故不能啮也。行常一雄一雌相随,入药亦须两用之。或云阳人用雌,阴人用雄。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生广南水中,有雌雄,状若小鼠,夜即居于榕树上,投一获二.《岭外录》云∶首如虾蟆,背有细鳞,身短尾长。旦暮自鸣蛤蚧。俚人采之,割腹以竹开张,曝干,鬻于市,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彼人用疗折伤。近日西路亦出,其状虽小,滋力一般。无毒。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并宜丸散中使。凡用,炙令黄熟,熟捣,口舍少许,奔走,令人不喘者,是其真也。雷公云凡使,须认雄雌。若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口尖,身大尾小。男服雌,女服雄。凡修事服之,去甲上、尾上并腹上肉毛,毒在眼。如斯修事了,用酒浸,才干,用纸两重,于火上缓隔焙纸炙,待两重纸干,焦透后,去纸,取蛤蚧于瓷器中盛,于东舍角畔悬一宿,取用,力可十倍。勿伤尾,效在尾也。

衍义曰蛤蚧,补肺虚痨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鬲噎痛,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滓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若病患久虚不喜水,当递减水。张刑部子皋病极,田枢密况送此方,遂愈。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