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三十杂病-->伏梁病
伏梁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一第四十《腹中论》,又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又见《甲乙经》卷八第二。
黄帝问曰:人有身体胕,股胫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不可动,动之为水,溺清之腑。
头以下为身,四肢曰体,胕义当腐也。髀外曰股,膝下长骨曰胫,如此四处皆腐肿,并绕脐痛,名曰伏梁。此伏梁病,以风为本也。动,变发也。若有变发,可为水病。溺,冷清之腑也。
平按:《素问》“胕”作“髀”;“不可动”上有“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二十二字,本书在后。《甲乙》、《素问》“清”作“涩”;“腑”、“病”。
黄帝问曰:病有少腹盛者,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名伏梁。伏梁何因如得之?[平按:《素问》作“帝曰:伏梁因何而得之?”]答曰:裹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因有膜裹脓血,在肠胃外,四箱有根在少腹中,不可按之,故按之痛,遂致于死,名曰伏梁。
平按:《素问》、《甲乙》“裹”下有“大”字。
问曰:何以然?曰:此下则因阴,必脓血,上则迫胃脘出鬲,使胃脘内痈。
何以按之致死?以其伏梁下因于阴,脓血必上迫于胃管,上出于鬲,使胃管生痈,故按之下引于阴,上连心腹,所以致死。脘□□□。
平按:《素问》、《甲乙》“必脓血”作“必下脓血”;“出鬲”作“生鬲”;“使胃”作“侠胃”,《素问》新校正云:“《太素》侠胃作使胃。”
此人①之病难治也,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顺,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②,肓之源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
如此之病,得时必久也。亟,欺吏反,数也。此病是风为本,其气溢于大肠之中,著于脐下肓原,故环脐痛。不可辄动数夺,夺之致死。以居肓原,所以脐上为逆也。
平按:“此人之病难治也”《素问》、《甲乙》作“此久病难治”。袁刻“人”字作“积人”二字。“脐”《素问》、《甲乙》作“脐”。“源”《素问》、《甲乙》作“原”。
①“人”,人卫本注曰:据杨注疑“久”之误。《素问·腹中论》及《甲乙》卷八第二正作“久”。
②“肓”,萧本原作“盲”。今据仁和寺本改。下“肓”字及注中诸“肓”字同。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