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金匮翼-->卷六-->心痛统论-->心寒痛

心寒痛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大建中汤

蜀椒(二合,炒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粥温复之。

扶阳益胃汤

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干姜(炮,一钱半) 草豆蔻 益智仁 官桂 白芍 甘草 人参(各一钱) 吴茱萸 陈皮 白术(各五钱)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罗谦甫治漕运使崔君长男云卿,年二十五,体本丰肥,奉养膏粱,时时有热证。友人劝进寒凉药,食寒物。至元庚辰秋发疟,医以砒霜等药治之,新汲水下,禁食热物。疟病未除,反添吐泻,脾胃复伤,中气愈虚,腹痛肠鸣,时复胃脘当心而痛,不任其苦,屡医未效,至冬不瘥。延至四月,劳役烦恼过度,前症大作,请余治之。诊得脉弦细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黄不泽,情思不乐,恶人烦扰,饮食减少,微饱则心下痞闷,呕吐酸水,每发作,冷汗时出,气促不安,须人额相抵而坐,少时易之。予思《内经》,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 。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则卒然而痛,得热则已,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愈。遂制此方。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散寒,故以为君;草豆蔻、益智仁辛苦温,治客寒犯胃为佐;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水,芍药味酸,以泻木来克土;吴茱萸苦热,泻厥气上逆于胸中为使。三服大势去,痛减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壮,以助胃气,次灸气海百余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以还少丹服之。喜饮食,添肌肉,皮肤润泽。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壮,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气,引气下行,又以芳香助脾,服育气汤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惩忿窒欲,慎言语,节饮食,一年而平复。

《金匮》治心痛彻背、寒冷者方

赤石脂 干姜 蜀椒(各四分) 附子(炮,二分) 乌头(炮,一分)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不住稍增之。

余尝治一香山人,心痛,问之则服药已一月矣,向左卧则右痛,向右卧则左痛,仰卧则前,偃卧则痛在背,坐立则痛在上,无一刻少安。余曰∶此中虚,与以小建中汤重用饴糖炙甘草,四剂而安。(鹤年)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