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伤寒总病论-->卷第四-->暑病论

暑病论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庞曰∶冬伤于寒,夏至后至三伏中,变为暑病,其热重于温也。有如伤寒而三阴三阳传者,有不根据次第传,如见五脏热证者,各随证治之。

 

暑病表证

暑病代桂枝葛根证。

桂枝 芍药 知母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黄芩(一两半) 葛根(二两) 枣(十六枚)

咀,水六升,煮取三升,通口服一盏,相次取汗。

暑病麻黄

桂枝 杏仁 知母(各一两) 麻黄(三两) 甘草 黄芩(各一两)

煎如前法。

暑病代青龙汤证

麻黄(二两) 石膏(三两) 知母 桂枝 甘草(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 生姜(一两半)

枣(十六个)

如前煎服。

暑病代葛根麻黄证。

葛根(二两) 麻黄(一两半) 桂枝 甘草 知母 黄芩 芍药(各一两) 生姜(一两半)枣(十六枚)

如前煎服。

暑病三日外至七日,不歇内热,令人更相染,大青消毒汤

大青 芒硝(各二两) 山栀子(一两) 石膏(四两) 豉(半升) 湿地黄(半升)

咀,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化之,温服一盏,以热除为度。

暑病通用白虎,一如伤寒与 证用之。(方在厥阴证中。)

暑病通用麦奴丸。(方在杂汗证中。)

暑病若吐下后,别见形证,一如伤寒门治之。

暑病哕逆、发斑、疮豆坏候,一如温病门治之。(以上四条,先生所论。)

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

葛粉(二升) 生干地黄(一升) 香豉(半升)

细末,食后服方寸匕,牛乳蜜汤、竹沥米饮、乌梅汤任性调下,日三服,有病者日五服。

 

《素问》载五种暑病

肝热病者先左颊赤,肺热病者先右颊赤,心热病者颜先赤,(颜,额也。)肾热病者颐先赤,(颐,颊也。)脾热病者鼻先赤。(土主中央。)病虽未发,见赤色刺之,名曰治未病。

肝热病者,先小便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 ,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喜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心烦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起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任,汗出而恶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豆大,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 酸,苦渴数饮水身热。热争则项痛 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庞曰∶五种热病,肝肾二脏有逆证,心脾肺三脏亡逆证。凡五种热病,二三日逢克未为逆,忌在五六日也。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