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伤寒悬解-->卷六·阳明经上篇 五十章-->来路 四章
来路 四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阳明来路一 阳明八
【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热,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病,或自太阳传来,或自少阳传来,或由本经自入。自太阳来者,谓之太阳阳明。太阳阳明者,小便数而大便难,膀胱津涸,脾胃失润,因而脾气约结,粪粒坚小也。本经自入者,谓之正阳阳明。正阳阳明者,胃家阳实,不俟别经之传,一有表邪外郁,腑热自发也。自少阳来者,谓之少阳阳明。少阳阳明者,发汗利水,胆液枯槁,因而胃中燥热,大便艰难也。太阳阳明者,寒水之枯,少阳阳明者,相火之旺,正阳阳明者,燥金之盛也。
阳明来路二 阳明九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是名阳明也。
阳明病,来自太阳者多,少阳者少。阳盛之人,太阳病感,汗、下、利水,亡其津液,以致胃中干燥,因而转属阳明。燥热内实,大便坚硬,此名为阳明也。
阳明来路三 阳明十
【185】本太阳病,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太阳病,汗出透彻,则表解而里气亦达。若汗出不彻,表邪未解,腑热郁生,因而转属阳明也。
阳明来路四 阳明十一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拂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病传阳明之腑,而太阳表证未罢,谓之二阳并病。以太阳初病,发汗不彻,经热内蒸,因而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而不恶寒,便是腑热作矣。腑热宜下,若太阳表证不罢者,不可下,下则表阳内陷,此之谓逆。如此可小发汗,以泻其表。设表邪外盛,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气拂郁在表,不得出路,郁蒸头面之故,当内解外熏,令其透彻。不得小汗,以致邪留。若发汗不彻,阳气拂郁,不得外越,其人胃气内遏,必至烦躁,又觉疼痛,其痛不知其处,或在腹中,或在四肢,按之绝不可得,而且隧路壅阻,呼吸短气。凡此诸证,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其汗则愈。此何以知是汗出之不彻?以其脉涩,故知之也。涩者,阳郁而不滑利也。
拂郁,抑郁之意,《汉书·邹阳传》:大后拂郁泣血,《楚辞·七谏》:沉江心拂郁而内伤。熏法:以盆盛滚水,入被热熏,取汗最捷,宜于下部用之。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