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温热经纬-->卷四-->余师愚疫病篇-->疫证条辨

疫证条辨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头痛目痛,颇似伤寒。然太阳阳明头痛,不至于倾侧难举。而此则头痛如劈,两目昏瞀,势若难支。总因火毒达于二经,毒参阳位,用釜底抽薪法,彻火下降,其痛立止,其疹自透。宜清瘟败毒饮石膏、元参,加菊花。误用辛凉表散,燔灼火焰,必转闷证。

骨节烦疼,腰如被杖。骨与腰皆肾经所属,其痛若此。是淫热之气,已流于肾经。宜本方增石膏、元参,加黄柏

误用温散,死不终朝矣。

热宜和,不宜躁。若热至遍体炎炎,较之昏沉肢冷者。而此则发扬,以其气血尚堪胜毒,一经清解,而疹自透。妄肆发表,必至内伏。宜本方增石膏、生地、丹皮、芩、连。

有似乎静而忽躁,有似乎躁而忽静,谓之静躁不常。较之颠狂,彼乃发扬,而此嫌郁遏。总为毒火内扰,以至坐卧不安。宜本方增石膏、犀角黄连

寤,从阳主上;寐,从阴主下。胃为六腑之海,热毒壅遏,阻隔上下,故火扰不寐。宜本方增石膏、犀、连,加琥珀

雄按∶火扰不寐,何必琥珀?若欲导下,宜用木通

初病周身如冰,色如蒙垢,满口如霜,头痛如劈,饮热恶冷,六脉沉细。此阳极似阴,毒之隐伏者也。重清内热,使毒热外透,身忽大热,脉转洪数,烦躁谵妄,大渴思冰。证虽枭恶,尚可为力。宜本方增石膏、丹皮、犀、连,加黄柏。若遇庸手,妄投桂、附,药不终剂,死如服毒。

四肢属脾,至于逆冷,杂证见之。是脾经虚寒,元阳将脱之象。惟疫则不然,通身大热,而四肢独冷。此烈毒郁遏脾经,邪火莫透。重清脾热,手足自温。宜本方增石膏。

雄按∶四肢逆冷,在杂证,不仅脾经虚寒。在疫证,亦非毒壅脾经。增石膏,原是清胃。胃气行则肢自和也。亦有热伏厥阴而逆冷者,温疫证中最多,不可不知也。

筋属肝,赖血以养,热毒流于肝经,斑疹不能寻窍而出,筋脉受其冲激。则抽惕若惊。宜本方增石膏、丹皮,加胆草。

杂证,有精液枯涸,水不上升,咽干思饮,不及半杯。而此则思冰饮水,百杯不足。缘毒火熬煎于内,非冰水不足以救其燥,非石膏不足以制其焰。庸工犹戒生冷,病家奉为至言,即温水亦不敢与。以致唇焦舌黑。宜本方增石膏,加花粉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至于不食,似难为也。而非所论于疫证,此乃邪火犯胃,热毒上冲,频频干呕者有之。旋食旋吐者有之。胃气一清,不必强之食,自无不食矣。宜本方增石膏,加枳壳

雄按∶热壅于胃,杳不知饥,强进粥糜,反助邪气。虽粒米不进,而病势未衰者,不可疑为胃败也。若干呕吐食,则本方之甘、桔、丹皮,皆不可用。宜加竹茹枇杷叶半夏之类。

胸膈乃上焦心肺之地,而邪不易犯。惟火上炎,易及于心,以火济火,移热于肺,金被火灼,其燥愈甚。胸膈郁遏,而气必长吁矣。宜本方增连、桔、加枳壳、蒌仁。

雄按∶邪火上炎,固能郁遏肺气,而为膈满,第平素有停痰伏饮者。或起病之先,兼有食滞者。本方地、芍,未可浪投。临证须辨别施治,惟芦菔汁,既清燥火之闭郁,亦开痰食之停留。用得其宜,取效甚捷。

昏闷无声者,心之气出于肺而为声。窍因气闭,气因毒滞,心迷而神不清。窍闭而声不出。宜本方,增石膏、犀角、芩、连,加羚羊角、桑皮。

雄按∶桑皮虽走肺,而无通气宣窍之能。宜用∶马兜铃射干通草之类;清神化毒,当参紫雪之类。

胃气弱者,偏寒偏热,水停食积,皆与真气相搏而痛,此言寻常受病之源也。至于疫证腹痛,或左或右,或痛引小肠,乃毒火冲突,发泄无门。苦按寻常腹痛分经络而治之,必死。如初起只用败毒散、或凉膈散加黄连,其痛立止。

雄按∶疫证腹痛,固与杂证迥殊,然夹食、夹瘀、夹疝,因病疫而宿疾兼发者,亦正多也。临证处方,岂可不为顾及。

筋肉 动,在伤寒则为亡阳,而此则不然。盖汗者,心之液,血之所化也。血生于心,藏于肝,统于脾。血被煎熬,筋失其养,故筋肉为之 动。宜本方增石膏、生地、元参,加黄柏。

雄按∶亡阳 动,宜补土制水。淫热 动,宜泻火息风。本方尚少镇静息风之品,宜去丹、桔,加菊花、胆草。

病患自言胃出冷气,非真冷也。乃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自下而上,其热尤甚。此火极似水,热极之征,阳亢逼阴,故有冷气。宜本方增石膏、犀、地、丹、连,加胆草。

雄按∶冷气上升,虽在别证中见之,亦多属火。不知者,妄投温热。贻害可胜道哉!本方桔、芍,亦属非宜。更有挟痰者,须加海蜇竹沥、芦菔汁之类。汪按∶此证挟痰者最多。

口中臭气,令人难近,使非毒火熏蒸于内,何以口秽喷人乃尔耶。宜本方增石膏、犀、连。

雄按∶宜加兰草、竹茹、枇杷叶、金银花蔷薇露、莹白、金汁之类,以导秽浊下行。

舌苔满口如霜,在伤寒为寒证的据,故当温散。而疫证见此,舌必浓大,为火极水化。宜本方增石膏、犀、地、翘、连,加黄柏。误用温散,旋即变黑。汪按∶凡温热暑疫,见此舌者,病必见重最宜详慎。

雄按∶凡热证疫证见此苔者,固不可误指为寒,良由兼痰挟湿,遏伏热毒使然,清解方中,宜佐开泄之品为治。

咽喉者,水谷之道路,呼吸之出入。毒火熏蒸,至于肿痛,亟当清解以开闭塞。宜本方增石膏、元、桔,加牛蒡、射干、山豆根

雄按∶加莹白、金汁最妙。药汁碍咽者,亟以锡类散吹之。

唇者,脾之华。唇 肿,火炎土燥也。宜本方增石膏、翘、连,加天花粉

头为诸阳之首,头面肿大,此毒火上攻。宜本方增石膏、元参,加银花、马勃僵蚕板蓝根紫花地丁、归尾。

脉实者,量加,酒洗生大黄

面上燎 ,宛如火烫,大小不一,有红有白,有紫黑相间,痛不可忍,破流清水,亦有流血水者,治同上条。

腮者,肝肾所属,有左肿者,有右肿者,有右及左、左及右者,名曰 腮。不亟清解,必成大头,治同上条。

颈属足太阳膀胱经,热毒入于太阳则颈肿。宜本方增石膏、元参、翘、桔,加银花、夏枯草、牛蒡、紫花地丁、山豆根。

耳后肾经所属,此处硬肿,其病甚恶。宜本方增石膏、元、地、丹、翘,加银花、花粉、板蓝根、紫花地丁。耳中出血者,不治。

雄按∶坎为耳,故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龙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耳聋。凡温热暑疫等证,耳聋者,职是故也。不可泥于伤寒少阳之文,而妄用柴胡以煽其焰。古云∶耳聋治肺,旨哉言乎。

舌乃心之苗。心属火,毒火冲突,二火相并,心苗乃动,而嗒舌弄舌。宜本方增石膏、犀、连、元参,加黄柏。

雄按∶宜加木通、莲子心朱砂、童溺之类。

红丝绕目,清其浮僭之火而红自退。误以眼科治之,为害不浅。宜本方加菊花、红花蝉蜕、归尾、谷精。

雄按∶加味亦是眼科之药,不若但加羚羊角、龙胆草二味为精当也。

头为一身之元首,最轻清而邪不易干。通身焦燥,独头汗涌出。此烈毒鼎沸于内,热气上腾,故汗出如淋。宜本方增石膏、元参。

雄按∶本方宜去芍、桔、丹皮,加童溺、花粉。

齿者,骨之余。杂证 齿为血虚;疫证见之,为肝热。宜本方增石膏、生地、丹、栀,加胆草。

雄按∶齿龈属阳明,不可全责之肝也。

疫证,鼻衄如泉,乃阳明郁热上冲于脑,脑通于鼻,故衄如涌泉。宜本方增石膏、元、地、芩、连,加羚羊角、生桑皮、棕榈灰。

雄按∶本方宜去桔梗,加白茅根

舌上白点如珍珠,乃水化之象。较之紫赤黄黑,古人谓之芒刺者,更重。宜本方增石膏、犀、连、元、翘,加花粉、银花。

雄按∶宜加蔷薇根、莹白、金汁之类。

疫证初起,苔如腻粉,此火极水化。设误认为寒,妄投温燥,其病反剧,其苔愈浓,精液愈耗,水不上升,二火煎熬,变白为黑,其坚如铁,其浓如甲,敲之戛戛有声,言语不清,非舌卷也。治之得法,其甲整脱。宜本方增石膏、元参、犀、连、知、翘,加花粉、黄柏。

雄按∶此证专宜甘寒以充津液,不当参用苦燥。余如梨汁、蔗浆、竹沥、西瓜汁、藕汁,皆可频灌。如得蕉花上露更良。杨云∶蕉花上露为清热无上妙品,但不可必得。即蕉根取汁,亦极妙也。若邪火已衰,津不能回者。宜用鲜猪肉数斤,切大块,急火煮清汤,吹净浮油,恣意凉饮,乃急救津液之无上妙品。故友范庆簪,尝谓余云∶酷热炎天,正银匠熔铸各州县奏销银两之时。而银炉甚高,火光扑面,非壮盛之人,不能为也。口渴不敢啜茗,惟以淡煮猪肉,取汤凉饮,故裸身近火,而津液不致枯竭。余因推展其义,颇多妙用,拙案中可证也。

舌上发丁,或红或紫,大如马乳,小如樱桃,三五不等,流脓出血,重清心火。宜本方增石膏、犀角、翘、连加银花。舌上成坑,愈后自平。此二条乃三十六舌未有者。

雄按∶亦宜加蔷薇根、金汁之类;外以锡类散,或珍珠,牛黄研细糁之。则坑易平。

舌衄乃血热上溢心苗。宜本方增石膏、黄连、犀、地、栀、丹,加败棕灰。

雄按∶外宜蒲黄炒黑糁之。

齿衄乃阳明少阴二经之热相并。宜本方增石膏、元参、芩、连、犀、地、丹、栀,加黄柏。心主神,心静则神爽。

心为烈火所燔,则神不清而谵语。宜本方增石膏、犀、连、丹、栀,加黄柏、胆草。

雄按∶须参叶氏《温热论》逆传治法。且此证挟痰者多,最宜谛审。

呃逆,有因胃热上冲者,有因肝胆之火上逆者,有因肺气不能下降者。宜本方增石膏,加竹茹、枇杷叶、柿蒂、羚羊角、银杏仁。如不止,用沉香槟榔乌药、枳壳,各磨数分,名四磨饮,仍以本方调服。

雄按∶此三候固皆实证,尚有痰阻于中者,便秘于下者,另有治法。银杏仁,温涩气分,但可以治虚呃,不宜加入此方。

邪入于胃则吐,毒犹因吐而得发越,至于干呕则重矣。总由内有伏毒、清解不容少缓。宜本方增石膏、甘、连,加滑石伏龙肝

雄按∶甘草宜去,伏龙肝,温燥之品,但可以治虚寒呕吐,不宜加入此方。本方桔梗、丹、芍,亦当去之。可加旋覆花、竹茹、半夏、枇杷叶。如用反佐,则生姜汁为妥。汪按∶此方中生姜不可少。

疫毒移于大肠,里急后重,赤白相兼,或下恶垢,或下紫血,虽似痢实非痢也。其人必恶寒发热,小水短赤,但当清热利水。宜本方增石膏、黄连,加滑石、猪苓泽泻、木通,其痢自止。误用通利止涩之剂不救。

雄按∶热移大肠,恶垢既下,病有出路,化毒为宜。既知不可通利,何以仍加苓、泽等利水?毋乃疏乎。惟滑石用得对证,他如金银花、槐蕊、黄柏、青蒿白头翁苦参、芦菔之类,皆可采也。

毒火注于大肠,有下恶垢者,有利清水者,有倾肠直注者,有完谷不化者。此邪热不杀谷,非脾虚也。较之似痢者,稍轻。考其证,身必大热,气必粗壮,小溲必短,唇必焦紫,大渴喜冷,腹痛不已,四肢时而厥逆。宜因其势而清利之。

治同上条。

雄按∶唇焦大渴,津液耗伤,清化为宜,毋过渗利。惟冬瓜煮汤代茶、煎药,恣用甚佳。汪按∶此及上条皆宜用绿豆。疫证大便不通,因毒火煎熬,大肠枯燥不能润下。不可徒攻其闭结而速其死也。宜本方加生大黄,或外用蜜煎导法。

汪按∶此证宜用麻仁。邪犯五脏,则三阴脉络不和,血乖行度,渗入大肠而便血。宜本方增生地,加槐花、柏叶、棕灰。

雄按∶棕灰温涩,即欲止之,宜易地榆炭。

膀胱热极。小溲短赤而涩,热毒甚者,溲色如油。宜本方加滑石、泽泻、猪苓、木通、通草、扁蓄。

雄按∶苓、泽等药,皆渗利之品。溺阻膀胱者,借以通导,此证既云热毒内炽,则水已耗夺,小溲自然浑赤短涩,但宜治其所以然,则源清而流洁,岂可强投分利,而为砻糠打油之事乎?或量证少佐一二味,慎毋忽视而泛施也。

溺血,小便出血而不痛。血淋,则小腹阴茎必兼胀痛。在疫证,总由血因热迫。宜本方增生地,加滑石、桃仁、茅根、琥珀、牛膝、棕灰。

雄按∶设兼痛胀,忌用棕灰。汪按∶亦宜用地榆炭。

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倍常时。或语生平未有之事,未见之人,如有邪附者,此阳明明邪热,上扰神明,病患亦不自知。僧道巫尼,徒乱人意。宜本方增石膏、犀、连、丹、栀,加黄柏。

雄按∶宜加朱砂、青黛,挟痰,加石菖蒲、竹沥之类。

疫证之痰,皆属于热,痰中带血,热极之征。宜本方增石膏、芩、地,加蒌仁、羚羊角、生桑皮、棕灰。

雄按∶桑皮、棕灰可商,宜加滑石、桃仁、苇茎、瓜瓣之类。

疫证遗溺,非虚不能约,乃热不自持。其人必昏沉谵语,遗不自知。宜本方增石膏、犀、连,加滑石。诸病喘满,皆属于热,况疫证乎。宜本方增石膏、黄芩、加桑皮、羚羊角。

雄按∶杏仁、浓朴、半夏、旋复花、枇杷叶、蒌仁、芦菔、海蜇、芦根之类,皆可随证采用。本方地、芍宜去之。

汪按∶下条亦宜去地、芍。

淫热熏蒸,湿浊壅遏,则周身发黄。宜本方增石膏、栀子,加茵陈、滑石、猪苓、泽泻、木通。汪按∶湿盛而用石膏。似宜佐以苍术、浓朴之类。

雄按∶此证亦有宜下者。汪按。青壳鸭蛋敲小孔纳朴硝于孔中纸封炖熟。日日服之。义取一补一消。治黄胆甚效。

余尝亲试之。初时便溏不爽。服朴硝而便反干畅矣。

疫证循衣摸床、撮空,此肝经淫热也。肝属木,木动风摇,风自火出。《左传》云∶“风淫末疾”,四末四肢也。肢动即风淫之疾也。宜本方增石膏、犀、连、栀、丹,加胆草。

雄按∶桑枝、菊花、丝瓜络、羚羊角、白薇之类,皆可采用。实者,宜兼通腑;虚者,宜兼养阴。

狐蜮,宜本方增石膏、犀角,加苦参、乌梅、槐子。以上五十证,热疫恶候,变态无恒,失治于前,多致莫救。慎之!慎之!

疫证热毒盘踞于内,外则遍体炎炎。夫热极之病,是必投以寒凉。火被水克,其焰必伏。火伏于内,必生外寒。阴阳相搏则战,一战而经气输泄,大汗出而病邪解矣。

疫证瘥后,四肢浮肿,弗遽温补。

雄按∶宜清余热,兼佐充津。

瘥后饮食渐增,而大便久不行,亦无所苦。此营液未充,若误投通利,死不终朝矣。汪按∶宜食黑脂麻。热疫为病,气血被其煎熬,瘥后饮食渐进,气血滋生,润皮肤而灌筋骸。或痛或痒,宛如虫行,最是佳境,不过数日,气血通畅而自愈矣。疫证失治于前,热流下部,滞于经络,以致腰膝疼痛,甚者起不能立,卧不能动,误作痿治,必成废人。宜本方小剂,加木瓜、牛膝、续断、萆 、黄柏、威灵仙。瘥后,不欲饮食,食亦不化。此脾胃虚弱,宜健脾养胃。

雄按∶不欲食,病在胃,宜养以甘凉。食不化,病在脾,当补以温运。医者,须分别论治。汪按。叶香岩论脾胃辨析最明畅。余以为胜于东垣之专事升脾。学人所当师法也。

瘥后惊悸,属血虚。宜养血镇惊。

雄按∶亦有因痰热未清者,不可不知也。汪按∶因痰者颇多。

瘥后怔忡,乃水衰火旺,心肾不交。宜补水养心。

雄按∶朱砂安神丸最妙。汪按∶亦有兼挟痰者。

瘥后,有声不能言,此水亏不能上接于阳也。宜补水。

雄按∶有痰热滞于肺络者宜清肃;有疫热耗伤肺阴者宜清养。不仅水亏为然也。

瘥后,声颤无力,语不接续,名曰郑声。乃气虚也。宜补中益气汤。汪按∶第五卷方论不录此方,附论在清暑益气汤下。

雄按∶此证虽属气虚,实由元气无根,补中益气,升阳之剂,切勿误投。宜集灵膏

瘥后喜唾,胃虚而有余热也。乌梅十个、北枣五枚,俱去核,共杵如泥,加炼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

雄按∶此方甚佳。

言者,心之声也。病中谵妄,乃热扰于心。瘥后多言,余热未净。譬如灭火,其火已息,犹存余焰也。

雄按∶宜导赤散麦冬、莲子心、朱砂染灯心。

瘥后遗精,宜交心肾。

雄按∶精因火动者多,宜清余热,黄连、黄柏,最是要药。

瘥后触事易惊,梦寐不安,乃有余热挟痰也。痰与气搏故恐惧。

雄按∶宜用竹茹、黄连、石菖蒲、半夏、胆星、栀子、知母茯苓、旋复花、橘红等药。

瘥后,终日昏睡不醒。或错语呻吟,此因邪热未净,伏于心包络所致。

雄按∶宜用丹参、白薇、栀子、麦冬、甘草、木通、盐水炒黄连、竹叶、朱砂染灯心、细茶等药。挟痰者,花粉、天竺黄、石菖蒲,省头草之类。或万氏牛黄清心丸,皆可采用。

瘥后自汗、盗汗,虚象也,宜分阴阳而补益。

雄按∶固属虚候,多内余热未清,心阳内炽,慎勿骤补,清养为宜。如西洋参、生地、麦冬、黄连、甘草、小麦百合、竹叶、茯苓、莲子心之类,择而为剂可也。

瘥后心神不安,乃心血亏损。宜养心。

雄按∶固是心营不足,亦因余热未清,治如上条可也。

瘥后虚烦不寐者,血虚神不守舍也。

雄按∶非神不守舍也,亦余火扰动耳!治如上法,或加阿胶、或加生鸡子黄、或加珍珠,审证而用得其宜,贵乎医者之神悟矣。

瘥后余热未净,肠胃虚弱,饮食不节,谷气与热气,两阳相搏,身复发热,名曰食复。

雄按∶治法与伤寒食复同,更有瘥后起居不慎,作劳太早,虚阳浮扰而发热者,名曰劳复。治宜调气血。

瘥后早犯女色而病者,名女劳复;女犯者,为男劳复。其证头重目眩,腰痛肢酸,面热如烘,心胸烦闷。宜麦冬汤主之。若舌出寸余,累日不收,名曰阳强。以冰片研细糁之,即缩。长至数寸者,多不救。

雄按∶此方甚妙。宜加竹茹枸杞子

男子新瘥,余热未净,而女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阳易;女人新瘥,余热未清,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易。

其证男子则阴肿入腹,绞痛难忍;女人则乳抽里急,腰胯痛引腹内。热攻胸膈,头重难抬,仰卧不安,动摇不得。最危之证。

雄按∶阴阳二易,余谓之热入精室证。第阴易较重于阳易,以女人疫热之气,本从阴户出也。古人用 裆之义最精,取其能引热邪,仍由原路去,故阴易,须剪所交接。女人身穿未浣之 裆,《千金》用月经赤帛,亦从此脱胎。阳易,须剪所交接。男子身穿未浣之 裆。并取近阴处之数寸,烧灰服下,奏效甚捷。后人之用鼠矢,亦取其以浊导浊之义。然究不如烧 散之贴切矣。余如竹茹、花粉、韭白、滑石、白薇、槐米、楝实、绿豆、甘草梢土茯苓等药,并走精室,皆可随证采用。以上三条,温热病后亦同,不仅疫证尔也。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