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小儿痉病螈病共有九大纲论-->湿痉

湿痉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按此一条,螈痉兼有,其因于寒湿者,则兼太阳寒水气,其泄泻太甚,下多亡阴者,木气来乘,则螈矣)

按中湿即痉者少,盖湿性柔而下行,不似风刚而上升也。其间有兼风之痉,《名医类案》中有一条云∶“小儿吐 欲作痫者,五苓散最妙”;本论湿温上焦篇,有三仁汤一法;邪入心包,用清宫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一法;用紫雪丹一法;银翘马勃散一法;千金苇茎汤滑石杏仁一法;而寒湿例中,有形似伤寒,舌白不渴,经络拘急,桂枝姜附汤一法,凡此非必皆现痉病而后治。

盖既感外邪,久则致痉,于其未痉之先,知系感受何邪,以法治之,而痉病之源绝矣,岂不愈于见痉治痉哉!若儿科能于六淫之邪,见几于早,吾知小儿之痉病必少。湿久致痉者多,盖湿为浊邪,最善弥漫三焦,上蔽清窍,内蒙膻中,学人当于前中焦下焦篇中求之。由疟痢而致痉者,见其所伤之偏阴偏阳而补救之,于疟痢门中求之。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