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时病论-->卷之五-->夏伤于暑秋必疟大意-->湿疟
湿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湿疟之证,因于久受阴湿,湿气伏于太阴,偶有所触而发。发则恶寒而不甚热,脉象缓钝而不弦,一身尽痛而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者是也。俗谓脾寒,大概指是证耳。此宜宣透膜原法,使其邪化疟除,但辛燥之剂,于阴亏热体者,须酌用之。阳虚寒体者,更可加老蔻、干姜。所有断截之法,不宜早用,用之非变膨鼓,即成疟母之 。疟证殊多,总宜分别而治。
江诚曰∶寒疟因寒水伏于肌腠,湿疟因湿气伏于太阴,斯二疟夏秋皆有,非比暑疟、风疟,受于夏天,发于秋令也。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