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教材-->中医妇科学-->第十章 妊娠病-->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第十三节 妊娠心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妊娠期间,烦闷不安,抑郁不乐,或烦躁易怒者,称为“妊娠心烦”,亦名“子烦”。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是火热乘心。其火热有阴虚火旺、痰火内蕴、肝经郁火的不同。
一、阴虚火旺
素体阴虚,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感不足,心火偏亢,热扰心胸,而致心烦。
二、痰火内蕴
素有痰饮停滞胸中,孕后阳气偏盛,阳盛则热,痰热相搏,上扰心胸,遂致心烦。
三、肝经郁火
素性抑郁,孕后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气滞益甚,郁而化热,热扰心神,遂令心烦。
[辨证论治]
辨证中主要依据烦闷不安主症及同时出现的兼症、舌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治疗大法是清热以除烦。审因论治,则阴虚者宜养阴清热,痰热者宜涤痰清热,肝热者宜疏肝清热。凡助火生火、伤阴耗液之品皆当忌用。妊娠心烦虽属有热,但不宜苦寒直折其火,应酌情选用清热除烦、宁心安神之品。
一、阴虚火旺型
主要证候:妊娠心中烦闷,坐卧不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渴不多饮,小溲短黄,舌红,苔少或苔薄黄而干,脉细数而滑。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因孕重虚,阴虚火旺,热扰心神,故心烦不安,坐卧不宁;阴虚内热,故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阴亏而津伤,故口干咽燥,小溲短黄;里无实热,故渴不多饮。舌红,苔少或薄黄而干,脉细数而滑,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法则:养阴清热除烦。
方中人参益气生津;麦冬养阴生津,清热除烦;生地滋肾益阴以济心火;知母泻肾火,而降心火,解热除烦;黄芩、竹茹清热除烦;茯苓、甘草安神调中。全方共奏养阴清热,宁心除烦之效。
若心惊胆怯者,酌加龙齿、石决明以安神定志;肝阳偏亢,症见头晕胀痛者,酌加钩藤、玄参、葛根以平肝熄风。
二、痰火内蕴型
主要证候:妊娠烦闷不安,甚则心悸胆怯,头晕目眩,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痰涎,苔黄而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素有痰饮停滞胸中,积久化热,痰火上扰心胸,心神不宁,故心中烦闷不安,甚或心悸胆怯;痰火上扰清窍,故头晕目眩;痰湿内蕴,升清降浊之机失职,故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痰涎。苔黄而腻,脉滑数,为痰火内蕴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涤痰除烦。
方药举例:竹沥汤(《千金要方》)。
竹沥、麦冬、黄芩、茯苓、防风
方中竹沥清热涤痰以除烦;麦冬养阴润肺,清热除烦;茯苓健脾宁心;黄芩泻火除烦;佐防风祛风胜湿。全方有清热涤痰除烦之效。
痰黄稠者,去防风,酌加浙贝母、前胡、瓜蒌清热化痰;呕恶甚者,酌加半夏、枇杷叶、藿香和胃降逆止呕。
三、肝经郁火型
主要证候:妊娠烦闷不安,或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两胁胀痛,常欲太息,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而滑。
证候分析:肝郁化热,热扰心神,故心烦不安;怒为肝之志,肝热则烦躁易怒;肝热上犯空窍,故见头晕目眩;肝胆互为表里,肝火内积使胆热液泄,故口苦咽干;肝脉布胁贯膈,肝郁经脉不利,气机阻滞,故两胁胀痛,精神抑郁;气郁失于畅达,故常欲太息以自疏。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而滑,为肝经郁火之征。
治疗法则:舒肝清热除烦。
若头晕目眩甚者,酌加钩藤、菊花、夏枯草清热平肝;胸胁胀痛者,酌加川楝子、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