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济阴纲目-->卷之三\赤白带下门-->治虚损带下

治虚损带下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卫生汤 治带下不止,脉微弱腹痛。(以下皆以正气为本,此亦建中法)

黄 (三两) 当归 白芍药(炒,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一方下苦楝丸三十粒(以腹痛,故兼苦楝丸),虚者加人参一两。

补中益气汤 治劳役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阳气下陷,白带下,久不止。(读东垣先生书,方知立方之旨,读立斋先生书,又知善东垣之方)

黄 人参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 当归 陈皮(各七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

六君子汤 治胃虚有痰,饮食减少,中气不和,时时带下。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陈皮(去白) 半夏(汤泡七次,各一钱)

上锉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补中汤有升柴,以升下陷之气,此方有茯苓、半夏。以燥中宫之痰)

归脾汤 治思虑过伤心脾,以致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时常白带不止。(本方补心血以荣脾,补其母也,调肝气以和下,去其贼也,母补贼去则脾气健矣,故曰归脾。昔真人云,补脾不愈当先补心,此方其近之)

方见血崩门(劳伤条)

加味八珍汤 治妇人气血两虚,赤白带下。

当归 川芎 白芍药(酒炒) 生地黄 人参 白术 山药(炒) 杜仲(酒炒) 白茯苓香附(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加乌梅一个,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食前温服。肥人,加半夏;瘦人,加黄柏;饱闷,去人参,加砂仁;腹痛,去人参加小茴香、玄胡;冬月,加煨干姜;日久元气下陷,加升麻、柴胡升提之。(为总司者也,其山药、杜仲、乌梅,又补带脉之不足,而加减法亦皆得理,宜法之)

当归泽兰丸 治妇人经脉不调,赤白带下,久无子者。(平而当理,亦可为调经圣药宗之)

香附子(用极大子杵去毛一斤,分四分,童便浸四两,酒浸四两,醋浸四两,米泔浸四两,各浸一宿,取出晒干) 当归(酒浸) 白芍药 川芎 熟地黄(酒洗) 生地黄(各二两)

艾叶 泽兰叶 白术(各一两半) 黄芩(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赤小豆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白汤或酒下。

止带丸(补气调血,强腰益肾,温燥不偏,与气虚白带相宜,乃补塞中正法)

当归(酒洗) 川芎 白术 人参 山药 杜仲(姜汁、酒炒去丝) 香附 破故纸(酒炒)

牡蛎(火 ) 椿根皮(酒炒) 续断(各等分) 青黛(减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下。腹痛,加玄胡索、小茴香;肥人,加姜制半夏;瘦人,加酒炒黄柏;冬月,加炮干姜少许;夏月,加黄柏。(加法亦正)

严氏当归煎 治赤白带下,腹内疼痛,不欲饮食,日渐羸瘦。

当归(酒浸) 赤芍药(炒) 白芍药(炒) 熟地黄(酒蒸炒) 阿胶(炒) 续断(酒浸) 牡蛎( ,各一两) 地榆(半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要思何以四物中不用川芎,又以何物而治腹痛,又不欲食,而何为不理脾胃,岂立方者漫言欤?须知用药当求病原,所以为之至治)

苁蓉菟丝 治赤白带下。此药不热不寒,得其和平,助阴生子。

肉苁蓉(酒浸) 菟丝子(酒蒸) 覆盆子 蛇床子(各一两二钱) 当归(酒洗) 白芍药(炒)

川芎(各一两) 牡蛎(火 ) 乌贼骨(各八钱) 五味子 防风(各六钱) 黄芩(五钱) 艾叶(三钱)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盐汤下,早晚各进一服。(苁蓉、菟丝、覆盆、蛇床、五味、艾叶,是温补下元之药;牡蛎、乌贼,燥湿治带;防风升肝气以胜湿;黄芩清内热以除湿;归、芍、川芎,调血脉以滋荣,惟下虚者宜之。要知古人之方,自有独解,不然何以男子药而补妇人)

补宫丸 治妇人诸虚不足,久不妊娠,骨热形瘦,崩中带下,并宜治之。

鹿角霜 白芍药 白术 山药 香白芷 白茯苓 白薇 牡蛎( ) 乌贼鱼骨(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汤下。(此方以鹿霜、白芍补血;以山药、术、苓补气;以芷、薇而治崩中淋露;以牡、贼而燥湿治带,此又别是一种意见。然不用芎、归、地黄者,虑血药湿润也。变局如此,可不因事制宜)

丹溪方 治白带属真阴虚者。

龟板(炙) 枳子(各二两) 黄柏(炒,一两) 香附子 山茱萸 苦参 樗皮 贝母(各半两)

白芍药(七钱半) 干姜(炒,二钱半)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丹溪治带,主于热生湿。其意以肾主闭藏,而下焦者,肝肾主之,然湿从中焦生,故其方如此,宜考本草而熟思之,应变无穷,可为执方者一洗尘)

千金方 治带下脉数者,阴虚有热也。

枸杞根(一斤) 生地黄(五两,一方五斤)

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服。

上二方补肾水,真阴虚者宜之。

补真固经汤 一妇白带漏久,服诸药不效,诊得心胞尺脉极微,其白带流而不止,《脉诀》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水枯。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不已,久下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经血海将枯,津液俱亡,枯干不能滋养筋骨,以本经行经药为引用为使;以大辛甘油腻之药,润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辛热之气味,补其阳道,生其血脉;以苦寒之药,泄其肺而救其上热;伤气,以人参补之,以微苦温之药,佐而益元气,名曰补真固经汤。

人参 干姜(各一钱) 生黄芩(另锉) 郁李仁(去皮尖研) 柴胡 甘草(炙,各一钱) 橘皮(不去白,五分) 白葵花(十六朵,去萼)

上除黄芩外,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七分,再入黄芩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热服,候少时,以早膳压之。(凡东垣立方,必原脉原证原药,然后沉思审处,且又引前言为 证,故治病多效。今不能然,何怪乎病之不瘳也?此方以用参、姜益阳,李仁葵花润燥;柴胡升清气于下;陈皮和胃气于中;生芩后煎,妙其清凉不滞也。非深思者,不能主此方。名曰补真,盖以真气为主耳!服法亦妙,不可不知)

助阳汤 治白带下,阴户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黄皮缓,身重如山,阴中如冰。(一名升阳燥湿汤。)

柴胡(一钱二分) 良姜(二钱) 防风 郁李仁 干姜 甘草(各一钱) 白葵花(七朵) 陈皮 生黄芩(各五分)

锉散。只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热服。(此治重在阴中如冰,痛控于心,故用良姜为君,干姜为佐,不用参、术者,痛无补也。柴、防足以胜湿升阳;葵、李可以润枯湿燥;甘、陈和中;生芩凉气分之热。能与前方参之,自有见解)

上二方,用葵花、郁李仁之滑以润燥,盖枯涸滞着者宜之。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