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竹林女科证治-->卷三-->保产下
保产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产后总论
产后血气大虚,理宜峻补。但恶露未尽,峻补须防壅滞。血能化又能生,攻块无损原气,行中带补,方谓万全无弊。世以四物汤理产后误人多矣。盖地黄性寒,白芍酸敛故也,惟生化汤用之最当。夫产后血块宜消,新血宜生,若专消则新血不生,专补则瘀血益滞。历考本草川芎、当归、桃仁三味善去恶血,骤生新血。佐以炮姜、甘草引入肺肝,生血理气则行中有补,化中有生,实产后之至宝也。因名曰生化汤。凡病皆起于气血之虚,脾胃之弱,而产后则气血之衰,脾胃之弱为尤甚也。是以丹溪立论必当大补气血以为先,虽兼他证,以末治之,诚至论也。若能扩充其意,用药施治,则治产可以无大过矣。
盖产后忧惊劳倦,血气暴虚诸证乘虚而入,或有气无专耗散,或有食勿专消导。热忌芩连,寒忌桂附。寒则血块凝滞,热则新血崩流。若中虚外感见三阳表证之多,似可汗也,产后而用麻黄则重竭其阳。见三阴里证之多,似宜下也,产后而用大黄则重亡其阴。耳聋胁痛乃肝肾虚亏,恶血之停,休用柴胡。谵语汗出乃元气虚弱,似邪之证,毋用枳实。厥有阳气之衰,难分寒热,非大补不能回阳而起弱。痹因阴血之亏,无论刚柔,非滋荣不能舒筋而活络。他如乍寒乍热,发作有期,证似疟也,若作疟治则迁延难愈。神不守舍,言语无伦,病似邪也,若以邪治则危亡。立见去血多而大便燥结,苁蓉加于生化,非润燥承气之能通。出汗多而小便短涩,六君倍用,参 、茯苓必生液助津之可利。加参生化频服能救产后之危,长生活命屡用可调绝谷之证。崩漏脱肛多是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堪用。口噤拳挛乃因血燥,类风人参生化汤宜服。若子宫入风而痛甚,宜用羌活养荣汤。玉门寒冷而不闭,洗用蛇床、吴萸、硫黄。怔忡惊悸,生化远志安神之品;语言恍惚,安神丸助血归脾。因气而满闷虚烦,生化汤加木香为佐;因食而吞酸呃逆,六君加神曲、麦芽为良。苏木、三棱善能破血;青皮、枳壳最消胀满。一应耗血散气之剂,发汗吐下之方,只可施于壮实,岂可用于产虚。大抵新产之后,先问恶露如何?块痛未除,未可遽加 术。腹中痛止,补中益气无疑。至于亡阳脱汗,气虚喘促,频服生化人参,是用权也。又以阴亡,大热血崩厥晕,速服生化原方以救急也。王太仆曰∶治下补下制以缓急。缓则路远而力微,急则味浓而力重。故治产当导丹溪而固本服药宜效。太仆以加频此,虽未尽产中之详,不失乎产后之旨。(按∶此谓气血随胎而去,必属大虚。故无论诸证,皆当以大补为先,其他皆属可缓。言虽近理而未免言之过也。故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实,以分治之。
不得执有成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此辨之不可不真也)。
血块作痛
产后血块作痛,多由产母难产过劳而成。或调护失宜,或寒邪凝滞,以致血停作痛。古法每用苏木、三棱、莪术以迅攻之。时医多用归尾、红花以急行之,或延胡、牛膝以大破之。他如用山楂、砂糖以消块,姜椒、艾酒以定痛,亦非良剂。至于治气胀用乌药、香附以顺之,枳壳、浓朴以顺之,又有用青皮、苏子以下气定喘,芩连、栀柏以退热除烦。彼夫血枯便闭以承气汤下而愈。厥汗多,小便涩以五苓散通之而愈秘。此皆重虚,产母非徒无益,反致变证百出。盖产后血块固宜消,新血亦宜生。必须行中带补,化中又生,可称善治。若生化汤能使血块消而痛止,神清而气复,产后之至宝也。凡产儿下地,未进饮食之先,即服一剂后,再连服二剂,可保产后一切危证。
生化汤
当归(八钱) 川芎(三钱) 炙甘草(五分) 炮姜(五分,夏用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捣)
水煎,入陈酒六七匙冲服。渣另用器储,候三剂头煎服完,将三渣作一剂水煎服。
产后调治
产后百病皆血虚火盛,瘀血妄行而已,间有内伤饮食,外感风寒,然必先逐瘀补虚为主。若不兼逐瘀,但服参 停滞之剂,必有瘀血攻心,即死者,食内太早亦然。故产母但觉小水短少即是病生,便须服药调理脾胃肝肾。如不愈者,必气滞且逆。盖妇人凡事多忧思恚怒,忧思太过则气结而血亦结,恚怒太过则气逆而血亦逆,甚则乳鞭胁痛。要之女病,皆因气血郁结,所以古方多用行气药。
恶露不下
产后恶露不下有结聚成块,心胸烦闷,脐下坚痛者,宜当归血竭丸。有兼受寒热,劳碌腰脊骨烦痛者,宜丹参散。有寒热交攻,心慌昏沉,腹中疼痛者,宜通瘀饮。又有恶露方下,忽然断绝,骤作寒热,脐腹百脉皆痛如锥刺,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蓄经络者,宜没药丸。
当归血竭丸
当归 血竭 蓬术 五灵脂(炒)
上为末,米醋糊丸,酒服二钱。
丹参散
丹参一味,晒干为末,酒服二钱。
通瘀饮
当归尾 大黄(各三钱) 白术(蜜炙) 木通(各一钱) 红花(五分) 桃仁(三十粒,捣如泥)
水酒各半,煎三沸,入桃仁泥再煎一沸,温服。
没药丸
当归(一两) 白芍 桂心(各五钱) 桃仁(炒去皮尖,捣) 没药(研,各二钱五分) 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炒焦,各二十枚)
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淡醋汤下三丸。
恶露不止
产后恶露不止,小便急痛者,宜磨块四物汤。或血下过多渐至瘦弱者,宜八珍汤去甘草,加浓朴、黄柏、阿胶、牡丹皮。或下如豆汁紫黑过多者,宜加味四物汤。或至月余犹淋沥不止已为陷下,宜增益四物汤。或下不止,至于数月及半载之久者,宜千金方。或恶血不绝,崩血不可禁,腹中绞痛气急者,宜牛角腮丸。或恶露淋沥不断,心闷短气,四肢乏弱,头心昏重,五心烦热,面黄体瘦者,宜牡蛎散。若因血热者,宜清化饮。若伤冲任之络者,宜固阴煎加减用之。若肝脾气虚不能收摄者,宜补中益气汤。若气血俱虚而淡血流不已者,宜十全大补汤。若怒火伤肝而血不藏者,宜加减四物汤。若风热在肝而血下泄者,宜一味防风散,服之神效。
磨块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 延胡索 桃仁(去皮尖) 肉桂 熟大黄水煎服。
八珍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各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加味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 蒲黄 阿胶(炒) 蓟根 白芷(各一钱)
水煎服。
增益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 升麻 白芷(各一钱) 血余灰(五分,另入)
水煎服。
千金方
升麻(二钱) 酣酒(二钟)
煮取一钟,分二服。
牛角腮丸
牛角腮(酥炙,五两) 马蹄壳(一个,烧) 生地黄(四两) 代赭石 干姜(各三两) 阿胶(炒,二两) 血余灰(一两,即头发灰)
上为末,蜜丸白汤下。
牡蛎散
牡蛎粉 龙骨 川芎 生地黄 茯苓 当归 人参 艾叶 地榆(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
清化饮
白芍 麦冬(去心,各二钱) 牡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黄(各二三钱) 石斛(一钱)
水煎,食远服。
骨蒸多汗加地骨皮一钱五分;热甚而渴,头痛加石膏一二钱;下热便涩加木通一钱,或黄柏、栀子。如兼外邪发热加柴胡一钱。
固阴煎
人参 熟地黄(各三钱)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五分) 远志(七分,炒) 炙甘草(一钱)五味子(十四粒) 菟丝子(炒香,二钱)
水煎,食远服。
阴虚微热而血不固者,加川续断二钱;肝肾血虚,小腹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二钱;脾虚多湿或兼呕恶,加白术一钱;气陷不固,加升麻(炒)一钱;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枣仁(炒)二钱;虚滑遗甚,加金樱子肉二钱,或醋炒文蛤一钱。
补中益气汤
人参 黄 (炒) 白术(蜜炙) 炙甘草(各一钱半)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蜜炙) 黄 (蜜炙)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茯苓 川芎(各一钱) 炙甘草 肉桂(各五分)枣(二枚) 姜(三片)
水煎服。
加减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二钱) 山栀仁(炒) 柴胡 牡丹皮(各一钱)
水煎服。
一味防风散
防风(去芦)
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
外感发热
产后有外感发热者,盖临盆之际,露体用力,无暇他顾,此时或遇寒邪乘虚而入,感之最易。若见头痛、身痛、憎寒、壮热,或腰背拘急,脉见紧数,外感证也。然此外感随感随病,与正伤寒不同。故宜略加解散即痊。
勿谓新产之后,不宜表散,但当酌其虚实而分治之。如感邪气不甚虚者,宜三柴胡饮。若气虚脾弱者,宜四柴胡饮,或五柴胡饮。若肝脾肾三阴不足者,宜补阴益气煎。若虚寒之甚者,宜理阴煎。若强壮气实者,宜正柴胡饮。
若兼火盛而邪不解者,宜一柴胡饮。若风寒俱感,表里俱滞者,宜五积散。
三柴胡饮
柴胡(二三钱)白芍(一钱五分)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生姜(三五片) 当归(二钱,溏泄者,易熟地黄)
水煎,温服。
如微寒咳嗽者,加半夏(制)一钱。
四柴胡饮
柴胡(一二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片) 当归(二三钱) 人参(二三钱)
水煎,温服。
如胸膈滞闷者,加陈皮一钱。
五柴胡饮
柴胡(一二钱) 白术(蜜炙) 当归(各二三钱) 熟地黄(三五钱) 白芍(炒,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 陈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煎,温服。
寒胜无火者,减白芍,加生姜三五片,或炮姜一二钱,或再加桂枝一二钱;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二三钱;腰痛加杜仲(炒)一钱;头痛加川芎一钱;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一钱。
补阴益气煎
人参 当归 山药(酒炒,各二三钱) 熟地黄(三五钱)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柴胡(一二钱)升麻(三五分) 生姜(三五片)
水煎,温服。
如火浮于上,去升麻。无外邪,去柴胡。
理阴煎
熟地黄(三五钱) 当归(二三钱) 炙甘草 干姜(炒黄,各一钱)
水煎,热服。或加肉桂一钱。
若风寒外感,邪不深者,加柴胡一钱五分;若寒凝阴盛者,加麻黄(去沫)一钱;若外感寒邪,脉细,恶寒或背畏寒者,加细辛一钱,甚者再加附子一钱;腰腹疼痛,加杜仲(炒)、枸杞;腹胀滞痛,加陈皮、木香。
正柴胡饮
柴胡(一二钱) 防风 甘草(各一钱) 陈皮(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生姜(三五片)
水煎,热服。
头痛加川芎一钱;热渴加葛根一二钱;呕恶加半夏(制)一钱五分;湿胜加苍术(制)一钱;胸腹微滞加浓朴一钱;寒盛加苏叶一钱。
一柴胡饮
柴胡(二三钱) 黄芩 生地黄 陈皮(各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甘草(八分)
水煎,温服。
内热甚者,加连翘(去心)一钱;外邪甚者,加防风一钱;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麸炒)
五积散
当归 麻黄(去节) 苍术(泔制) 陈皮(各一钱) 浓朴(姜制) 干姜(炮) 白芍 枳壳(麸炒,各八分) 半夏(炮) 白芷(各七分) 桔梗 炙甘草 茯苓 肉桂 人参(各五分) 川芎(四分)姜(三片) 葱白(三茎)
水煎服。
火证发热
产后有火证发热者,但外感之热多在表,而火证之热多在里,此由调摄太过。或时令热甚,或强饮酒,或误服参术姜桂,或过用炭火,或窗牖太密,人气太盛,或气体本实而过于动作。凡属太过皆能生火,火盛于内多见潮热、内热、烦渴、喜冷,或头痛、多汗、便实、尿赤及血热妄行,但无表证。脉见缓滑不紧而发热者,便是火证。宜清化饮、保阴煎。若元气不虚,或火之甚而势之急者,宜抽薪饮、徙薪饮。
清化饮
白芍 麦冬(去心,各二钱)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黄(各二三钱) 石斛(一钱)
水煎,温服。
骨蒸多汗加地骨皮一钱五分;热甚而渴,或头痛加石膏一钱;下热便涩加木通一钱,或加黄柏、栀子;如兼外邪发热加柴胡一钱。
保阴煎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芍(各二钱)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温服。
小水多热或兼怒火动血,加山栀仁(炒)一钱;夜热身热,加地骨皮一钱五分,肺热多汗,加麦冬(去心)、枣仁;血热甚者,加黄连一钱;血虚血滞,筋骨肿痛,加当归二钱;肢节筋骨疼痛,或肿者,加秦艽、丹皮各一钱。
抽薪饮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炒) 黄柏(各一钱) 枳壳(麸炒) 泽泻(各一钱五分) 甘草(三分细末)
水煎温服。内热甚者,冷服更佳。
热在经络肌肤者,加连翘、天花粉以解之。热在血分小肠者,加槐蕊、黄连以清之。热在阳明头面或躁烦便实者,加石膏以降之。热在下焦小水痛涩者,加车前草、龙胆以利之。热在阴分津液不足者,加麦冬、生地黄、白芍以滋之。
热在肠胃实结者,加大黄,芒硝以通之。
徙薪饮
陈皮(八分) 黄芩(二钱) 麦冬(去心) 白芍 黄柏 茯苓 丹皮(各一钱五分)
水煎,温服。
多郁气逆伤,肝胁痛或动血,加栀子、青皮。
阴虚发热
产后有阴虚发热者,必素禀脾肾不足,及产后气血俱虚,故多有之。其热则倏忽往来,时作时止,或昼或夜进退无常,或精神困倦,怔忡恍惚。但察其外无表证而脉见弦数,或浮弦豁大,或微细无力,其来也渐。非若他证之暴至者,是即阴虚之候。治当专补真阴,宜小营煎。若阴虚兼火而微热者,宜一阴煎。若阴虚火甚而大热者,宜加减一阴煎。若阴虚火盛而多汗者,宜当归六黄汤。若阴中阳虚火不归源者,宜大营煎。若血虚阳不附阴,烦热作渴者,宜人参当归汤。若气血俱虚,发热烦躁,面赤作渴,宜八珍汤。
小营煎
当归 白芍(酒炒) 山药(炒) 枸杞(各二钱) 熟地黄(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水煎,食远温服。
营虚而惊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枣仁、茯神各二钱;营虚兼寒者,去白芍,加生姜;气滞有痛者,加香附(制)一钱。
一阴煎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芍 麦冬(去心) 丹参(各二钱)牛膝(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温服。
火盛烦躁,加龟胶二三钱;气虚加人参二钱;心虚不眠多汗者,加枣仁、当归各一二钱;汗多烦躁,加五味子十粒;如见微火者,加女贞子一二钱;虚火上浮或吐血衄血,加泽泻一二钱,茜根二钱,或加川续断一钱。
加减一阴煎
生地黄 白芍 麦冬(去心,各二钱) 熟地黄(三五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水煎服。
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钱;小便热涩者,加栀子一钱;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当归六黄汤
当归 黄 (蜜炙,各二钱)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一钱)
水煎服。
大营煎
当归(二三钱) 熟地黄(三五钱) 牛膝(一钱五分) 枸杞 杜仲(炒,各二钱) 炙甘草 肉桂(各一钱)
水煎温服。
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子一钱;带浊腹痛,加破故纸(炒)一钱;脾虚加人参、白术(蜜炙);中气虚寒呕恶,加干姜(炒)一钱。
人参当归汤
人参 当归 生地黄 桂心 麦冬(去心) 白芍(各等分) 粳米(一合) 竹叶(十片)
水煎去米,入药五钱,枣二枚,煎服。
八珍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各一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
若热甚脉微者,急加附子、肉桂。
气虚发热
大凡元气虚而发热者,皆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但用六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加炮姜温补脾气,诸证自退。若四肢畏冷急加附子。故新产阴血暴伤,阳无所附而外热,宜四物汤加炮姜,补阴以配阳。若因误服寒凉克伐之剂而外热,此为寒气格阳于外,宜四君子汤加炮姜、肉桂,如不应急加附子。若或肌肤发热,面目赤色,烦渴引饮,此血脱发躁也。宣当归补血汤。若去血过多而发热者,其证必烦渴短气,头痛眩晕,闷乱内热,是亦阴虚之属也,宜人参当归汤(方见上阴虚发热条中)。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制,各一钱五分)
姜枣为引,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人参 黄 (蜜炙) 白术(蜜炙) 甘草(各一钱五分,炙)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升麻柴胡(各三分)
上加姜枣,水煎服。
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二钱)
水煎服。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姜枣为引,水煎服。
当归补血汤
黄 (蜜炙,一两) 当归(三钱)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乍寒乍热
产后乍寒乍热,总由气血虚损,阴阳不和而然。若阳胜则乍热,阴胜则乍寒。若阴胜而寒多者,宜增损四物汤、理阴煎(方见前外感发热条中)。若阳胜而热多者,宜四物汤(方见上气虚发热条中)、三阴煎。若阳气陷入阴中而乍寒乍热者,宜补中益气汤(方见上气虚发热条中)、补阴益气煎(方见前外感发热条中)。若阴阳俱虚而寒热者,宜八珍汤(方见前阴虚发热条中)、十全大补汤。若败血不散流入阴中而作寒热者,宜决津煎、殿胞煎。
增损四物汤
人参 当归 白芍(炒) 川芎 干姜(炒,各二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水煎服。
三阴煎
当归(二三钱) 熟地黄(三五钱) 炙甘草(一钱) 白芍(酒炒) 枣仁(各二钱) 人参(随宜)
水煎服。
呕恶加生姜三五片;汗多烦躁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气虚加黄 (蜜炙)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二钱;胀闷加陈皮一钱;腰膝筋骨无力加杜仲(炒)、牛膝。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蜜炙) 黄 (蜜炙) 茯苓 熟地黄 当归 白芍(炒) 川芎(各一钱) 炙甘草肉桂(各五分)
姜枣为引,水煎服。
决津煎
当归(三五钱) 泽泻(一钱五分) 牛膝(二钱) 肉桂(一钱) 熟地黄(二三钱) 乌药(一钱)
水煎服。
呕恶加干姜(炮)一钱;阴滞不行加附子(制);气滞痛胀加香附(制)一二钱;血滞加红花(酒炒)一钱;小腹不暖而痛极者,加吴茱萸五六分;大便结涩加肉苁蓉一钱。
殿胞煎
当归(五七钱) 川芎 炙甘草 茯苓(各一钱) 肉桂(五七分或一钱)
水煎服。
脉细而寒或呕恶加干姜(炒)一钱;血热多火去肉桂,加白芍(酒炒)一钱;脉弱阴虚加熟地黄三五钱;气滞加香附(制)一钱;腰痛加杜仲(炒)一钱。
太阳感风
产后太阳感风,大喘、大吐、大呕,不治证也。喘则元阳将绝,况大喘乎!吐则胃气将亡,况大吐乎!呕则脾气将脱,况大呕乎!治宜转气救产汤大剂与之。喘吐止当有生机,否则仍死。若太阳证口吐脓血,头痛必破,心烦不止,腹痛如死,或作结胸,小见证便难救,若齐见必死。宜佛手散多加人参,佐以肉桂、荆芥即愈。
转气救产汤
人参 麦冬(去心) 白术(蜜炙) 当归 川芎 荆芥 桂枝 水煎服。
佛手散
当归(五钱) 川芎(三钱)
水煎服。
少阳感风
产后少阳感风。谵语、烦躁,更加惊悸者死,盖少阳胆也。胆无汁不能润心,心无血不能为养。是以心中恍惚而谵语、烦躁、惊悸相因而生也。夫胆受邪不发表则血无以生,然徒发表则血更耗散。宜佛手散(方见上太阳感风条中),加人参、枣仁、麦冬、竹茹、朱砂、熟地黄治之。
阳明感风
产后阳明感风而大喘、大汗亦不治,宜补虚降火汤。若阳明证发狂,亡阳不救也。狂证多实热,产后则虚热。
实热可泻,虚热不可泻。然正惟兼亡阳,虽实热仍属气虚。宜收阳汤一剂汗止,二剂狂定,不得服三剂。盖此只可救亡阳,急证不可。据此治产后二剂后,即单用人参、麦冬、当归、川芎、五味子调理自安。
补虚降火汤
人参 麦冬(去心) 元参 桑叶 苏子(各一钱)
水煎服。
收阳汤
人参 桑叶 麦冬(去心) 元参 青蒿(各一钱)
水煎服。
厥阴感风
产后厥阴感邪呕吐,两胁胀满者,必便血不治。宜平肝救血汤。若厥阴证下利厥逆,躁不得卧或厥不止俱是死证,宜参归汤。
平肝救血汤
当归 麦冬(去心,各一两) 川芎(五钱) 三七(研,一钱)
水煎服。
参归汤
人参 当归 荆芥(各一钱)
水煎服。
少阴感风
产后忽感少阴证,仲景法用参术温之倘不应,宜加附子(制)、甘草以治之。凡感少阴之邪者,用之神效。
若少阴证三四日至六七日忽然手足蜷卧,息高气喘,恶心腹痛者不救。此少阴感寒邪,而在内之真阳逼越于上焦,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宜平喘祛寒散。若半月后将至盈月忽患前证,宜护产汤。若少阴证肾水上泛,呕吐下利,真阳飞越亦死证也。
以产后肾火衰微为寒所祛,水亦随寒而趋也。宜补火引水汤。若产后手足青,遍身黑者不救,此阴寒最重而毒气之最酷者,原无回生之法,姑以开青散黑汤大剂与之。如青黑退庶有生机,否则仍死。若但足纯青,心下痛,虽较上证少轻而寒毒之攻心,则一亦不治也。以开青散黑汤投之亦效。盖此证由下而上,一散其下寒而上寒即解,所以易于奏功。
平喘祛寒散
人参 麦冬(去心) 肉桂 白术(蜜炙) 吴茱萸(炮)
水煎,微冷顿服。
护产汤
人参 茯苓 附子(制) 白术(蜜炙) 当归 熟地黄 山茱萸 麦冬(去心) 牛膝 水煎服。
补火引水汤
人参 白术(蜜炙) 熟地黄 山茱萸 茯苓 附子 肉桂 车前子 水煎服。
开青散黑汤
人参 白术(蜜炙) 当归 附子(制) 肉桂 水煎服。
风寒发厥
产后四五日忽感风寒发厥,乃阳气既虚而阴血又耗,复感寒邪以成之者也。宜转厥安产汤。
转厥安产汤
人参 附子(制)
水煎服。
产后中风
产后五七日内强力下床,伤动血气,致使风邪乘虚入之。或伤于房室,或怀忧怒扰荡冲和,或因食生硬伤动脏腑。得病之初眼涩,口噤,肌肉挛搐,渐至腰脊筋急强直者不可治。此乃人自不谨所致,非偶尔中风所得也。宜用荆芥穗三钱为末,或酒或童便 开灌之神效。
虚极生风
产后生风因去血过多,气无所主,以致唇青厥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须臾,此虚极生风也。急服济危丹。误投风药则不救。
济危丹
乳香(去油研) 五灵脂(研) 硫黄(研) 元精石(研) 阿胶(蛤粉炒珠) 卷柏(生用)桑寄生 陈皮(去白,各等分)
先将四味末和入金石器内,微炒勿令焦,再研极细,再入余药末和匀,生地黄汁为丸,每服二十丸。
咳嗽
产后咳嗽,有因恶露上攻肺经受邪者,宜二母散以破其瘀。有感风咳嗽,恶寒发热者,宜参苏饮以散其寒。
有阴虚火盛上烁肺金者,宜麦味地黄汤以滋其化源。
二母散
知母 贝母(去心) 人参 茯苓(各一钱) 桃仁 杏仁各四十九粒(各去皮尖捣)
水煎服。
参苏饮
人参 苏叶 半夏(制)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壳(麸炒) 陈皮 茯苓 甘草 木香上加姜枣,水煎服。
麦味地黄汤
熟地黄 山药 山萸肉 丹皮 茯苓 泽泻 麦冬(去心) 五味子上各等分,水煎服。
喘促
产后喘促有肺无寒邪,而但见喘促者,此以血去阴虚,孤阳无主,故气穷短促。乃肝肾亏损,元海无根,虚脱之兆,最最为危候,宜贞元饮。若气虚兼寒者,宜大补元煎。有风寒外感,邪气入肺而喘促者,此必气粗胸胀,或多咳嗽。治宜疏散兼补,宜六君子汤。若寒邪入肺,气实气壅,而本无虚者,宜六安煎。
贞元饮
熟地黄(七八钱) 炙甘草(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
水煎温服。
若兼呕恶,或恶寒,加煨姜三五片;气虚脉微至极者,加人参一二钱;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钱。
大补元煎
人参(一二钱) 山药(炒,二钱) 熟地黄(二三钱) 杜仲(炒,二钱) 当归(二三钱) 山萸肉(一钱)枸杞(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煎温服。
如元阳不足多寒者,加肉桂、附子、炮姜之类;气分偏虚者,加黄 、白术(俱蜜水炙);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萸肉(不用);滑泄者,加五味子、破故纸之类。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半夏(制) 陈皮(各一钱五分) 枣(二枚) 姜(三片)
水煎服。
六安煎
陈皮(一钱五分) 半夏(制) 茯苓(各二钱) 杏仁(去皮尖) 甘草(各一钱) 白芥子(五分)生姜(三五片)
水煎,食远服。
若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分;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加苏叶一钱;若寒邪咳嗽不利者,加当归二钱;若气血不足者,加当归二钱,熟地黄三钱。
蓐劳
产后证最重而难治者,莫如蓐劳。蓐劳之因有二∶一由内伤,由产理不顺调养失宜,或忧劳思虑,伤其脏腑,荣卫不宣,令人寒热如疟,头痛自汗、痰咳气逆,虚羸喘乏,体倦肢怠,宜补虚汤。一由外感未满,日月气血虚耗,风冷乘之,与气血相搏,不能温于肌肤,令人发热憔悴,饮食不消,肢体烦痛。若风冷之邪感入于肺,肺受微寒,咳嗽口干,头晕体痛,荣卫受风,流注脏腑,发眩盗汗,寒热如疟,背膊烦痛,肢体沉重,宜茯苓散、加味佛手散。若初产后蓐劳困倦,宜猪肾汤。若虚汗不止,宜母鸡汤。若兼脏寒,宜羊肉汤。若气血俱虚,宜十全大补汤。若兼外邪发热,宜补阴益气煎。若兼外邪发热而中寒,背恶寒者,宜理阴煎加减治之。若兼阳虚内寒,宜五君子煎。若阳盛阴虚兼内热者,宜五福饮加白芍、黄芩、地骨皮之类,随宜用之。
补虚汤
人参 黄 (蜜炙,各一钱半)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蜜炙,各一钱)
上加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热轻加茯苓二钱;热重加黄芩(酒炒)一钱;热甚加干姜(炒黑)一钱,引入肝经去血。
茯苓散
茯苓(一两)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芍 黄 (蜜炙) 人参 肉桂(各五分)
上为末,先用猪腰一对,姜三片,枣二枚,水三盏,煎二盏;去渣,入药末五钱,煎一盏服。
加味佛手散
当归 川芎 黄 (蜜炙,各一两) 柴胡 前胡(各一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加桃枝、柳枝各三寸,乌梅一个,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如有痰除去乌梅。
猪肾汤
当归 白芍(酒炒,各一两)
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渣,将猪腰切如骰子块,同晚米一合,香豉一钱,加葱椒盐煮稀粥,空心服。日二次神效。或加人参更妙。
母鸡汤
人参 黄 白术(蜜炙) 茯苓 麻黄根 牡蛎( ,各三钱) 母鸡(一只,去毛)
杂水六七碗,同药煮至三碗,任意服之。
羊肉汤
精羊肉(四两) 当归 川芎(各五钱) 生姜(一两)
上以水十盏,煎至四盏,分四次空心服。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蜜炙) 黄 (蜜炙) 茯苓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一钱) 炙甘草 肉桂(各五分)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补阴益气煎
人参(一二钱) 当归(一二钱) 山药(酒炒,二三钱) 熟地黄(三五钱) 陈皮(一钱) 炙甘草(一钱)升麻(三五分) 柴胡(一二钱) 姜(三五片)
水煎,食远温服。
如火浮于上去升麻,如无外邪去柴胡。
理阴煎
熟地黄(三五钱) 当归(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或加肉桂(一钱)
水煎温服。
风寒外感,邪未入深,加柴胡一钱五分;若中寒,背畏寒,加细辛一钱,甚者再加附子一钱。
五君子煎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 干姜(炒黄,一钱)
水一钟半,煎服。
五福饮
人参(一二钱) 熟地黄(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白术(蜜炙,一钱) 炙甘草(一钱)
水煎,食远服。或加生姜三五片。
产后发痉
产后发痉,阴血大亏也。其证则腰背反张,戴眼直视,或四肢强劲,身体抽搐。在伤寒虽有刚痉、柔痉之辨,总之无非血枯血燥之病,而实惟足太阳与少阴主之。盖膀胱与肾为表里,肾主精血,而太阳之脉络于头目项背,是以病痉。若其发痉之由,则凡如伤寒误为大汗以亡液,大下以亡阴,或溃疡脓血大泄之后,乃有此证。
故产后亦惟去血过多,或大汗大泻而然,其为元气虚极,血液枯败也。可知治宜察其阴阳,大补气血,宜大补元煎,或十全大补汤(方见上恶露不止条中)。若认为风痰而用发散消导等剂,必死无疑矣。
大补元煎
人参(一二钱) 山药(炒,二钱) 熟地黄(二三钱) 杜仲(炒,一钱) 当归 枸杞(各二三钱)山茱萸 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食前温服。
元阳不足而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气分偏虚者,加黄 、白术(胃口多滞者,不必用);血滞者去山茱萸,加川芎(一钱);滑泄者去当归,加五味子、破故纸之类。
郁冒
新产血虚多汗喜中风,故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三者虽不同而实相因。
如新产胃虚不食,往往昏冒而神不清,或厥,是郁冒也。宜白薇汤。郁冒则多汗必致病痉,宜钩藤汤。且多汗必液少而大便秘,至五七日、七八日之久,宜养荣血,肠自润矣。宜苏麻粥。
白薇汤
白薇 当归(各三钱) 人参(一钱五分) 甘草(七分)
水煎服。
钩藤汤
钩藤钩 茯神 当归 人参(各一钱) 桔梗(一钱五分) 桑寄生(五分)
水煎服。烦热加石膏。
苏麻粥
苏子 麻子(各等分,去壳)
同捣烂,和水滤取汁,入粳米末少许,同煮作粥。
血晕
产后血晕由气血暴虚,血随气上,迷乱心神,故眼前生花,甚者闷绝口噤,神昏气冷,宜清魂散,或立应汤。若产儿下地时用荆芥穗(炒焦)为末,每服五分,童便调服可预防血晕之患。又用韭菜切细盛瓶中,以热醋沃之,向产妇面熏之。若下血多而晕,但昏闷烦乱而已,当补血。宜芎归汤。若下血少而晕,乃恶露上抢于心,心下急满,神昏口噤,不省人事,当破血行血,宜夺命散。
清魂散
荆芥穗(五钱) 川芎(二钱五分) 人参 泽兰叶(各一钱半) 甘草(一钱)
为末,温酒、热汤各半钟,调服二钱。
立应汤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白芍(二钱) 五灵脂(半生半炒) 川芎(各一钱)
水煎服。
芎归汤
当归 川芎(各五钱)
水煎,连服数剂。(或加人参一钱更妙)
夺命散
没药 血竭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便好酒各半钟,煎数沸调服。
血脱
产后下血过多,每致血脱,宜增损四物汤。
增损四物汤
当归(三钱) 川芎 白芍(酒炒) 人参(各一钱) 炮姜(三分) 炙甘草(五分)
水煎,入童便半钟温服。
虚汗
产后阴虚有热,又遇风邪虚汗不止,宜黄 汤。若阴虚盗汗,宜浮麦散。
黄 汤
黄 (蜜炙) 熟地黄 麦冬(去心,各二钱) 白术(蜜炙) 茯苓(各一钱五分) 牡蛎粉(一钱)防风(七分) 枣(二枚)
水煎服。
浮麦散
人参(二钱) 当归(三钱) 熟地黄(一钱五分) 麻黄根(五分) 黄连(酒炒,五分) 浮小麦(一撮)
水钟半,煎七分服。
头痛
产后头痛多由血虚,其证朝轻夜重,时作时止,虽太阳巅顶亦痛,惟眉棱骨不痛,不可作外感治,宜芎归汤加荆芥穗(二钱),或玉露散。若风寒头痛则无时间断,并眉棱骨亦痛,虽属风寒,宜四物汤加柴胡(一钱)。
若手足搐搦,切牙头痛而昏晕者,尤宜急治。先服加减四物汤,后服秦艽汤。若头痛作呕不食,乃血虚火炎上也。宜用麦冬(去心),橘红煎汤服,如呕止而头仍痛,宜加天冬(去心)。
芎归汤
当归 川芎(各五钱)
水煎服。
玉露散
桔梗 川芎 白芷(各二钱) 赤芎(一钱五分) 人参 赤茯苓 甘草(各一钱) 当归(五分)
水煎服。
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水煎服。
加减四物汤
川芎 当归 羌活 防风 香附(炒) 白芷 甘草(各一钱) 苍术(制) 细辛(各七分)
水煎热服。
有汗,气虚头痛也,加白芍二钱,肉桂一钱五分,生姜三片;痰癖头痛,加半夏(制)三钱,茯苓一钱,生姜三片;热厥头痛,加白芷三钱,石膏二钱,知母一钱;寒厥头痛,加天麻三钱,附子一钱五分,生姜三片。
秦艽汤
秦艽 石膏(各一钱) 炙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术(蜜炙) 熟地黄茯苓(各五分) 生地黄(六分) 白芷(七分) 细辛(三分)
水煎服。
冬加生姜三片,春夏加知母。
胁痛
产后胁痛,此恶血为患也。宜四物汤倍川芎、当归,加鬼箭羽、红花、延胡索各一钱。若左胁痛,宜养血佐肝丸。若右胁痛,宜推气养血丸。
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水煎服。
养血佐肝丸
香附(醋制,二两)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陈皮 半夏(酒炒) 白术(蜜炙) 青皮(酒炒)神曲(炒)萝卜子(炒) 牡丹皮 红花 茯苓(各一两) 柴胡(酒炒) 桃仁(去皮尖,各八钱) 草龙胆(酒洗,六钱)三棱 蓬术(俱醋炒,各五钱)
为末,酒丸,白汤下百丸。
推气养血丸
香附(童便制,二两)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白术(蜜炙) 青皮(酒炒) 陈皮 枳实 乌药浓朴(姜汁炒) 神曲 干姜(炒黑) 白芥子(炒,各一两) 三棱 蓬术(俱醋炒,各八钱) 麦芽(炒)肉桂(各六钱) 木香(三钱)
为末,醋丸,米饮下百丸。
心腹痛
产后阳气虚弱,而寒从中生,或寒由外入以致心腹作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宜大岩蜜汤或九蜜煎。若恶露不尽,心腹撮痛,宜乌金散。
大岩蜜汤
生地黄 当归 白芍(炒) 干姜(炒) 吴茱萸(炒) 桂心 独活 小草(即远志叶) 甘草(各一钱,炒)细辛(五分)
水煎服。
九蜜煎
当归、熟地黄(各三钱) 白芍(酒炒焦) 茯苓(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 干姜(炒) 肉桂 细辛(各一钱)吴茱萸(制,五分)
水煎服。
乌金散
蒲黄 赤芍 干姜 肉桂 当归 熟地黄 甘草(各一钱) 黑豆(炒,四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童便、温酒调下。
脐腹痛
产当寒月以致寒气入腹,脐下胀痛手不可近者,宜羊肉汤。若气实寒甚者,宜蟠葱散。
羊肉汤
精羊肉(四两) 当归 川芎(各五钱) 生姜(一两)
上加葱白三茎,水十钟,煎至四钟,空心每服一钟。
蟠葱散
苍术(米泔浸) 炙甘草(各八钱) 三棱(煨) 蓬术(煨) 茯苓 青皮(各六钱) 砂仁 槟榔(各四钱) 延胡索(三钱) 干姜(炒) 肉桂(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五钱,葱白一茎,煎汤调服。
心痛
产后七情相干,血与气并而心疼,宜延胡索汤。若败血凝聚,气上冲心,宜当归失笑散。
延胡索汤
延胡索 当归 白芍 浓朴 川楝子 蓬术 三棱 木香 槟榔(各一钱) 桔梗(一钱二分) 黄芩(八分)甘草(七分)
水煎服。
当归失笑散
当归(五钱) 五灵脂(炒令烟尽) 蒲黄(炒,各一钱)
水煎热服。
遍身痛
产后遍身疼痛,因气血走动,升降失常,留滞于肢节间,筋脉引急,或手足拘挛不能屈伸,故遍身肢节走痛,宜趁痛散。若瘀血不尽流于遍身,则肢节作痛,宜如神汤。
趁痛散
当归 白术(蜜炙) 牛膝 黄 生姜 肉桂 薤白 独活 桑寄生(各一钱)
水煎服。
如神汤
当归 延胡索 桂心(各等分)
水煎服。
腹痛
产后恶露不尽,留滞作痛者亦常有之。然此与虚痛者不同,必其由渐而甚,或大小便不行,或小腹鞭实作胀痛极不可近手,或自下上冲心腹,或痛极牙关紧急,有此实证,当速去其血,近上者宜失笑散。近下者宜通瘀煎。如或未效,宜决津煎。若母体本虚而血少者,即于产时亦无多血,此非血滞。若有疼痛,宜殿胞煎、四神散、五物煎。
失笑散
五灵脂净者(一两) 蒲黄(俱炒,五钱为末)
每服二钱,酒煎热服。
通瘀煎
归尾(三钱) 山楂 红花(新者炒黄用) 香附(童便制,各二钱) 乌药(一钱) 青皮 泽泻(各一钱五分) 木香(七分)
水煎,入酒半钟服。若兼寒滞加肉桂(一钱)。
决津煎
当归(三钱) 熟地黄(二三钱) 肉桂 乌药(各一钱) 牛膝(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水煎服。
恶呕加炮姜一钱;气滞胀痛加香附一钱;血滞血涩加酒炒红花一钱;小腹冷痛加吴茱萸七分;大便秘结加肉苁蓉一钱。
殿胞煎
当归(五钱) 川芎 炙甘草 茯苓(各一钱) 肉桂(一钱或五七分)
水煎服。
兼寒而呕加干姜(炒黄)一钱;血热多火去肉桂加白芍(酒炒)一钱;脉弱阴虚加熟地黄三钱;气滞加香附一钱;腰痛加杜仲(炒)一钱。
四神散
当归(二钱) 川芎 白芍(炒,各一钱) 炮姜(五分)
水煎服。
五物煎
当归 熟地黄(各三钱) 白芍(酒炒,二钱) 川芎(一钱) 肉桂(一钱)
水煎服。胃寒呕恶加干姜(炮)一钱。
腰痛
产后劳伤肾气,感风腰痛不可转侧,宜养荣壮肾汤。若日久气虚,肾弱腰痛,宜归肾丸。
养荣壮肾汤
当归(二钱) 川芎 独活 桂心 杜仲(炒) 续断(各八分) 防风(四分) 桑寄生(八分)生姜(三片)
水煎服。若肾虚加熟地黄三钱。
归肾丸
熟地黄(八两) 山药 山萸肉 茯苓 杜仲(炒) 菟丝子(制) 枸杞(各四两) 当归(三两)
上为末蜜丸,每服百丸白汤下。
腿痛
产后腿痛不能立久而不进饮食,此脾阴不足之候。脾主四肢,故病下体也,宜石斛牛膝汤。甚则连腰脐,腿胯俱痛。则又兼肾气之不足矣,宜补骨四物汤。
石斛牛膝汤
石斛 牛膝 木瓜 白芍 酸枣仁 生地黄 枸杞子 茯苓 黄柏 甘草 车前子(各一钱)
水煎服。
补骨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二钱) 白芍(酒炒) 川芎 川乌 茜草 菖蒲(各一钱)
水煎服。
四肢麻痹
产后四肢麻痹,皮肤瘙痒不仁者,皆血虚风袭之也,宜逐邪四物汤。
逐邪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白芍(二钱) 川芎 白附子 羌活独活 薄荷 白芷(各一钱)
水煎温服。
香港脚
产后香港脚热闷气上冲,若因平日感六淫之气,今又因产血气不足,遂袭于足经,因乘虚而发也。宜独活寄生汤、羌活续断汤。
独活寄生汤
独活 当归 白芍 桑寄生(各七分) 熟地黄 川芎 人参 茯苓 牛膝 杜仲(炒) 秦艽 细辛防风 肉桂(各五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水煎空心服。
羌活续断汤
羌活 防风 白芷 细辛 杜仲(炒) 牛膝 秦艽 续断 熟地黄 当归 人参 白芍 赤茯苓 桂心川芎(各五分) 姜(三片)
水煎空心服。
失音不语
产后失音不语,因败血上干心肺,心肺二窍为血所侵,又感风寒,故舌强不语,宜逐血补心汤。亦或痰气壅滞,目闭不语,宜用生白矾一钱,研末,热水调下探吐之。亦或恶血攻心,欲死不语,宜用郁金三钱,烧存性,醋调服之。若身体素虚,临产劳伤,以致气血扰乱上壅心窍,而不能通津于舌,则舌强而不语,宜芎归汤加石菖蒲。
逐血补心汤
当归(一钱五分) 生地黄 桔梗 紫苏叶 前胡 茯苓 防风 黄连 胆星 红花 葛根(各一钱)人参 薄荷 升麻(各七分) 半夏(姜制,一钱二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
水煎服。
芎归汤
当归 川芎(各五钱)
水煎服。
狂言谵语
产后乍见鬼神,由血虚之极,败血攻冲,邪淫于心,胡言乱语如见鬼神,非风邪也。宜妙香散、调经汤。
若产后五六日狂乱胡言,持刀欲杀人,乃阴血暴崩,肝火虚炎也。宜泽兰汤。
妙香散
山药(姜汁炒) 茯苓 茯神 黄 远志(制,各一两) 人参 甘草 桔梗(各五钱) 朱砂(水飞,三钱)木香(二钱五分) 麝香(一钱,另研)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
调经汤
生地黄 当归(各等分)
水煎服。
泽兰汤
龙齿( ) 茯神 生地黄 当归 牛膝 远志肉 酸枣仁 泽兰叶(各一钱)
水煎服。
惊悸
产后惊悸,闻声欲死,非他人用力抱持,则虚烦欲死,由心肝脾三经虚也。宜石斛散。若心气大虚,言语颠倒,宜芎归汤送补心丸,得卧即安。
石斛散
人参 酸枣仁 茯神 远志肉 白芍 石斛 麦冬(去心) 炙甘草 五味子各等分为末每服二三钱,桂圆汤下。
芎归汤
当归 川芎(各五钱)
水煎服。
补心丸
当归身 生地黄 熟地黄 茯神(各一两) 人参 麦冬(各一两五钱) 枣仁 柏子仁(各八钱)炙甘草(四钱) 五味子 莲子(各一两二钱)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余丸,芎归汤下。
怔忡
产后怔忡惊悸,心血虚耗也。必睡不安,宜养心汤、益荣汤。心血虚耗亦然,宜茯苓汤。
养心汤
当归身 生地黄 熟地黄 茯神(各一钱) 人参(一钱五分) 麦冬(去心,一钱五分) 酸枣仁 柏子仁(各八分) 五味子(十四粒) 炙甘草(四分)
加灯心、莲子水煎服。
益荣汤
紫石英( 研) 当归 黄 酸枣仁 远志肉 茯神 木香 人参 白芍 柏子仁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茯苓汤
人参 甘草 山药 当归(各一钱五分) 茯苓 桂心 麦冬(去心) 远志肉(各一钱) 大枣(三枚)生姜(三片)
水煎服。
呕吐
产后腹痛呕逆,由恶露下少,败血乘虚散入于脾,而为胀满,胃受之则呕吐也。宜抵圣汤。若腹胀呕吐为胃不和,宜桔梗半夏汤。若干呕不止,不思饮食为胃弱不和,宜和胃汤。若脾气虚寒为呕吐,为食少而兼腹痛者,宜五君子煎。
抵圣汤
赤芍 半夏(制) 泽兰叶 陈皮 人参(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姜(七片)
水煎服。
桔梗半夏汤
桔梗 陈皮(各二钱) 半夏制(八分) 姜(三片)
水煎服。
和胃汤
丁香 半夏(制) 枳实 白蔻仁 麦芽 川芎 当归 白芍 干地黄(各一钱) 姜(三片) 枣(两枚)
水煎服。
五君子煎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煎服。
消渴
产后虚渴必口干少气,足弱头昏目晕,宜熟地黄汤。若大消渴饮水不止,由于液枯火燥之极,宜止渴四物汤。
熟地黄汤
人参(四钱) 天花粉(六钱) 炙甘草(一钱) 麦冬(去心,二钱) 熟地黄(五钱) 姜(二片)枣(二枚)
水煎服。
止渴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二钱) 白芍 川芎 知母 黄柏 茯苓 黄 (各一钱)
水煎服。
霍乱
产后霍乱或渴而饮水,宜五苓散。或寒多不渴,宜人参理中汤。或吐利厥冷,宜附子理中汤。或腹痛甚而手足寒,宜高良姜散。或转筋,宜木瓜散。不止用辣蓼煎汤洗之。
五苓散
白术(蜜炙) 猪苓 茯苓(各七分) 肉桂(五分) 泽泻(一钱二分)
水煎服。
人参理中汤
人参 白术(蜜炙) 干姜(炒黄,各三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水煎温服。
附子理中汤
人参 白术(蜜炙) 干姜(炒黄,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附子(制熟,一钱)
水煎服。
高良姜散
高良姜 当归 草蔻仁(各等分)
水煎服。
木瓜散
木瓜(一钱五分) 吴萸(泡) 茴香(各一钱) 苏叶(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泄泻
产后泄泻,有挟寒腹痛肠鸣,小水清白,口不渴者,宜君苓汤加肉果、肉桂、白芍。有热泻肠垢口渴,痛一阵下一阵者,宜君苓汤加黄连、木通、六一散。有湿胜水泄者,宜胃苓汤。有肾气虚寒,泻痢腹痛者,宜胃关煎。
君苓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甘草 泽泻 猪苓(各一钱)
水煎服。
六一散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研末,新汲水调下二三钱。
胃苓汤
陈皮 浓朴 甘草 苍术(米泔浸) 白术(蜜炙) 茯苓 泽泻 猪苓 肉桂(各一钱) 姜(五片)枣(二枚)
水煎服。
胃关煎
熟地黄(三钱) 山药(姜汁炒) 白扁豆(炒,各二钱) 炙甘草 干姜(炒焦) 白术(蜜炙,各一二钱)吴茱萸(泡,五分)
水煎温服。
泻痢
产后泻痢恶露不行,此瘀血渗入大肠泻下青黑色,宜的奇散。若腹痛泻痢,宜当归芍药散。若月内泻痢,宜鸭子煎。若里急后重,宜香连散加消导药。若痢久不止,宜四君子汤加收敛药。
的奇散
荆芥穗(盏内慢火烧存性,不得犯油火),麝香(少许),研末,沸汤下一钱。
当归芍药散
白芍(二钱五分) 川芎 泽泻(各一钱五分) 当归 赤茯苓 白术(蜜炙,各七分半)
水煎服。
鸭子煎
生姜十两(捣汁),鸭子(一个) 蒲黄(三钱)
上取鸭子打破,入姜汁内搅匀,同煎至八分,入蒲黄再煎六七沸,空心温服。
香连散
木香、黄连各等分,研末服。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淋沥
产后诸淋,宜茅根汤。若败血不止,淋沥不断,宜乌金散。若淋久不止,四肢沉困无力,宜牡蛎散。若小便闭而淋沥,小腹膨胀,宜 元汤。
茅根汤
白茅根(四两) 茯苓(二两) 瞿麦 葵子 人参(各一两) 蒲黄 滑石 桃仁(去皮尖捣膏)甘草(各五钱) 紫贝(五个石首鱼头中石十六个)
上为末,每服二钱,灯心煎汤调服。
乌金散
当归 百草霜 干面(一两) 天麻 木香(各二钱五分) 陈墨( ,二钱)
为末,白汤调下二三钱。
牡蛎散
牡蛎( 研) 龙骨( ,各二钱) 川芎 生地黄 茯苓 当归 人参 艾叶 地榆(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
元汤
甘草 滑石 瞿麦 车前子 木通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黄(各一钱)
水煎服。
浮肿
产后浮肿有败血停积,以致营卫阻滞,营运失度,面目四肢浮肿者,宜芎归汤加血余炭、荆芥、牛膝、瞿麦,血行则肿自消,有气血大虚,肢体浮肿者,不可利水,宜八珍汤。若水气浮肿必发嗽,小便必数,治当利水,宜宣气汤。
芎归汤
当归 川芎(各五钱)
水煎服。
八珍汤
人参 白术(蜜炙)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茯苓 白芍 炙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宣气汤
白术(蜜炙) 郁李仁 葶苈子 桑白皮 炙甘草 赤茯苓 陈皮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黄 水煎服。
小便不利
产后小便不利由火盛也,宜木通散。即木通 滑石 葵子 槟榔 枳壳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小便尿血
产后小便尿血由血虚有热也,宜用牛膝二钱浓煎服。
大便闭结
产后大便闭结由失血亡阴,津液不足而势,宜行也,宜济川煎。若去血过多,宜十全大补汤。血虚火燥,宜加味四物汤。气血俱虚,宜八珍汤。若数日不通,饮食如常,腹中如故,宜八珍汤加桃仁、杏仁以治之。
济川煎
当归(三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酒洗,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升麻(五分) 枳壳(一钱,虚者去之)
水煎食前服。
气虚加人参;肾虚加熟地黄;有热有火加黄芩。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白芍 茯苓 黄 (蜜炙) 白术(蜜炙,各一钱) 炙甘草 肉桂(各五分)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加味四物汤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白芍(二钱) 山栀仁(炒) 柴胡 丹皮(各一钱)
水煎服。
八珍汤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川芎(各一钱) 姜(三片) 枣(两枚)
水煎服。
大便下血
产后大便下血由血虚肠热也,宜四物汤(方见上大便闭结条中)加黄连一钱。
水煎服。
若血崩不止是谓重伤,宜补气养血汤。
补气养血汤
人参 黄 (蜜炙) 当归 白术(蜜炙) 白芍(酒炒) 艾叶 阿胶 川芎 青皮 香附(炒) 砂仁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是丹有回天造命之功,其用甚广,其传甚稀(世所传如海南一勺及扬城乌金丸方,亦用陈墨为主,然与此方异)。惟徐灵胎先生《洄 医案》中略举其概(在瘀血上冲,厥而不回一条),曰黑神丸以陈墨为主,而以消瘀镇心之品佐之,为产后安神定魄,去瘀生新之要品方亦未之出也。今从诸氏鸣皋却病锦囊中幸获全方,亟为录刊广传于世,此药也累世蓄之,或未必用,一旦求之则难猝得。有室家者,根据方预合于以利己救人,同登仁寿,亦有裨于生生之一端焉!谨将本方及治证引药开列于后。
陈墨一锭(须觅顶上选烟历百十年胶性全脱者,俟天雨时用新净瓷器当空接取,是为无根水洗净砚。
男子手磨成浓汁,倾入净细大瓷盘中,晒燥刮下研细待用。每料约用净墨粉肆钱,墨汁易坏用水勿太多,遇久雨及夏令更宜斟酌。霉雨勿用)。
百草霜二钱(得陈者佳,须取近山沿海人家烧各种野草者,取烟时先扫净火,门上积烟逐日扫下筛净,研细待用,烧牛粪者最良。凡烧独种柴草者勿用,并勿误用锅煤)。
天麻二钱(要透明切时勿用,水泡研细待用)。
淮小麦面粉二钱( 淮安府城西三十里外,麦方间开花可用,筛净,半入药中,余半糊丸)。
足赤大金箔五十页(以四十页研入药中,余俟丸成为衣)。上药先各研极细秤准足分,再合和研匀,即将淮面粉打糊为丸,(打丸开水须俟凉定)金箔为衣,晒令极干如芡实大。每丸约重一分,外用蜡壳封护。
宜择天医天月二德等吉日斋戒,严洁于净室中,焚香修合得诵入。保产神咒等诸经虔礼斗忏尤着神验,忌手足不具人,妇女孝服一切荤秽及鸡犬等触犯。(药工务宜预戒仆从先,须约束一切,器用俱要洁净,用此丸催生者,忌犯阴人手)。
服药得愈,当量行善,愿以答神 。以后所开引药,如急证猝不及购,俱用童便或白汤研送。证轻者用药一丸,重者二三丸(用丸时剥去蜡壳)。凡治小产后诸证与正产同。
横生倒产及一切难产,俱用黄酒或童便研送。
母脏热极熏蒸致胎死腹中,坠于脐下,其证指甲青黑,面赤舌青(此为胎死的据),四肢厥冷,口角出沫,急用童便一杯,或黄酒研送。(若续用冬葵子一两,怀牛膝三钱,煎汤服更妙。若一服不下,并可再服或三服)。
胎衣不下用黄酒,或童便研送一丸,如再不下用凉开水调百草霜数分,再送一丸即下。
产后忽然四肢发痉,口噤头摇(俗名产后惊风,因去血过多,肝风内动所致)。用钩藤(此味后煎)、荆芥各五分,丹皮一钱,首乌藤二钱煎汤,冲入童便,研送两丸(忌鱼腥痉证,亦有由外感者,必数日前先有畏寒身热,当另求治法勿误)。
产后七日内猝然厥冷,不省人事,并狂笑歌哭,神昏奇怪。(诸证俱属败血冲心,乃极险极重之候)急用童便研化,先服两丸,再用真明琥珀五分研末先煎,生蒲黄、五灵脂、广郁金各八分,煎汤冲入童便一杯,研送一丸(如数日前先有畏寒身热,由渐而起,非猝然厥冷昏狂者,系外感证,当另求治法。凡产后恶血上冲之证,并宜速用米醋一大盆置产妇头边,淬入火炭,使醋气冲入口鼻,此法至稳至妙,虽有外感可用)。
产后腹胀胁痛,咳逆气喘,汗出如油,此败血逆冲心肺也。急用通草五分,真红花、桑白皮各一钱,煎汤冲入米醋三匙,研送。(加旋复花一钱五分,夏布包煎更妙)
产后喉肿气喘,急如猫声,或寒战切牙(亦败血冲入心肺也)。急用桑白皮一钱煎汤研送(桑白皮恐力薄更加桃仁、杏仁各一钱作引更妙)。
产后血晕眼目昏黑,或寒战切牙,由败血流入五脏,积于肝中也。急用红花八分煎汤,冲入童便一杯研送。
产后鼻黑及鼻衄,气血散乱,诸经虚热也。急用桑白皮一钱煎汤研送(加地骨皮、茅草根各二钱更妙)。
产后言语不出,手足不遂,由毛孔开张,风寒袭入所致,或由败血冲心者,用豆淋酒研送(按豆淋酒,用黑大豆一合,即乌毛豆炒热,滚酒浸半刻去豆用酒)。
产后遍身生瘕,因三四日内强力下床致伤产穴,或怒气冲伤五脏,初起眼涩口噤者,用豆淋酒研送。
产后三四日起卧不得,眼花口干,心乱不省人事者,用薄荷(少许)煎汤冲入童便研送。或血气未定,过食热物致心闷口干,发热烦满者,用红花二三分煎汤研送。
产后腰痛,四肢作痛,因百脉开张,败血随气流行,散于四肢。初得气时肚热腰寒者,用铁秤锤炭火烧红淬热酒研药和入,乘热送服。
产后中风,口开(口开一作口闭)气急,半身不遂,并头痛寒热,均用童便研送(此条与前言语不出,手足不遂条相似,因有气急一证,故不用豆淋酒,恶其升也)
产后血崩,头痛口干,心神慌乱者,用醋炒海螵蛸一钱,紫葳花五分,煎汤研送,或恶露成块多瘀者,改用真红花五分,煎汤研送。如血崩已缓而头痛口干,心乱不瘥者,改用生鸡子黄一个,煎清汤研送(鸡子黄宜囫囵煎则汁清而不滞)。
产后腹痛难忍,按之得缓者,用酒水各半煎,酒炒白芍一钱研送。若按之痛反甚者,改用元胡索一钱,以酒水各半煎汤研送(不饮者酒宜减,素有肝气者用水煎)。如痛而有块者,照后两条。
产后腹中生块不时作痛,常聚不散,因房事太早,食硬卧冷所致者,用当归一钱酒煎研送,并宜接服妇科回生至宝丹(此丸杭城大药肆备之)。若痛时有块,痛止即散者(属气分)改用青皮五分,川楝子一钱,水煎研送(不用酒煎当归)。
产后数日内腹中血块攻痛(俗名儿枕痛),由于恶露不通或通而甚少者,用山楂炭一钱炒枯黑,沙糖四钱煎汤冲入童便半杯研送(此条当与前两条参看)。
产后因过食冷物心痛者,用茴香、真红花各五分,煎汤研送。
产后黄肿头疼,四肢沉重,因食冷物触动败血,传入脾胃变化作肿也。患者口枯体倦,用荆芥、槐角、棘针、真红花各三分,酒煎研送(忌鱼腥)。此丸所治以上各证屡试屡验,其效如神,但用引不同,临服时必须照本对证,细查确切,不可大意。至要至要。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