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金匮悬解-->卷十九·外科-->疮痈肠痈浸淫 七章
疮痈肠痈浸淫 七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疮痈者,营卫壅阻之病也。营气得寒,血脉凝涩,壅阻卫气,蓄积结硬,卫郁热盛,肉腐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则人死矣。浅者为痈,深者为疽。痈者,营卫之壅塞于外者也,疽者,气血之阻滞于内者也。疽之外候,皮夭而坚,痈之外候,皮薄以泽,阴阳之分也。
仲景于疮痈之门,独列肿痈、肠痈二种,肿痈即痈之浅者,肠痈即疽之深者,证不多举,而义已概矣。《灵枢》痈疽之篇,条绪繁多,不过此两者之传变而已,无烦详引也。
疮痈一
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疮痈。
此段见《伤寒·脉法》。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此热郁于内,不得外发,阳遏不达。故见恶寒。若有疼痛之处,则内热郁蒸,肉腐脓化,当发疮痈也。
疮痈二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按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内热盛,则蒸腐血肉而为脓。以手掩肿上,热者,是内热已盛,脓化结消,而阳气外达也,故知有脓。不热者,血肉肿结,阳郁未达,故知无脓。
疮痈三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出者,云何?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寸口脉浮微而涩,气虚则浮微,血虚则涩。法当亡血,若汗出,以汗者,气血郁蒸而外泄,汗去则血消,血消则气亡。寸口脉浮微而涩,气血俱虚如此,是非亡血即汗出也。设不汗出,必当亡血。若夫身有疮痈,或被刀斧所伤,营血外亡,故脉如此。
肿痈四
肿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肿痈者,少腹肿痞,痈之外在肌肉者也。肌肉臃肿,内阻肠胃之气,结而不行,故痞硬不软。按之里气愈阻,膀胱经脉壅塞,木气郁迫,故其痛如淋。病不及腑,水道无阻,故小便自调。阳气郁蒸,皮毛不阖,故发热汗出。而阳郁不能透泄,故仍复恶寒。其脉迟紧,则血肉凝塞,隧路不通。脓尚未成,可以下之,当有血也。脉洪数者,热盛脓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丹皮、桃仁、瓜子,排决其脓血,芒硝、大黄,洗荡其郁蒸也。
◎大黄牡丹皮汤百四十五
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四两 芒硝三合 瓜子半升 牡丹皮一两 桃仁五十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肠痈五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肠痈者,痈之内及六腑者也。血气凝涩,外不华肤,故其身甲错。肠胃痞胀,故腹皮紧急。壅肿在内,故按之濡塌。形如肿状,其实肌肤未尝肿硬也。病因肠间痈肿,腹内原无积聚。瘀热在里,故身上无热,而脉却甚数。此为肠内有痈也。《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是痈成为热,而其先则寒也。寒非得湿则不凝,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去湿而消滞,败酱破血而宣壅,附子温寒而散结也。
◎薏苡附子败酱散百四十六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排脓汤百四十七
排脓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排脓散百四十八
排脓散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子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金疮六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金疮失血,温气外亡,乙木寒湿,必生风燥。王不留行散,甘草补中,厚朴行滞,椒、姜,暖血而扶阳,芩、芍,清肝而息风,蒴瞿细叶行瘀而化凝,桑根、王不留行,通经而止血也。
◎王不留行散百四十九
王不留行散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烧 甘草十分 厚朴二分 黄芩二分 芍药二分 蒴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烧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烧 干姜二分 川椒三分,除目、闭口,去汗
上九味,桑皮、蒴瞿、王不留行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捣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则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南根勿取之。烧灰三物,皆阴干百日。
浸淫疮七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素问·玉机真脏论》:夏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气交变论”:岁火太过,身热骨痛,而为浸淫。《灵枢,痈疽》: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四淫者,疮之淫溢于四肢,即浸淫疮之谓也。热毒浸淫,从口流向四肢者,毒散于外,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毒结于内,故不可治。黄连粉,泻热而清火也。
◎黄连粉百五十
原方阙载,大概以黄连一味作粉,粉疮上,以泻毒热也。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