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幼幼新书-->卷第三十四(口唇喉齿) 凡二十四门-->喉痹第十五

喉痹第十五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巢氏病源》小儿喉痹候∶候痹是风毒之气客于咽喉之间,与血气相搏而结肿塞。饮粥不下,乃成脓血。若毒入心,心即烦闷懊 ,不可堪忍,如此者死。

《婴童宝鉴》小儿候痹、马痹歌∶

热毒喉中结作痈,名为喉痹食难通∶马痹颔间生肿痛,盛邪心烦命也终。

《玉诀》小儿咽肿喉闭候歌∶

咽喉肿闭肺家殃,积热于中舌有伤;风盛气攻丹肿毒,却愁生出脑疳疮。

此患,先解利宣泄脏腑,压热调气即安也。

《千金》治小儿喉痹肿方。

上用鱼胆二七枚,以和灶底土涂之,瘥止。(《圣惠》用鲩鱼胆。)

《千金》治小儿喉痹肿方。

桂心 杏仁(各半两)

上二味末之。绵裹如枣大,含咽汁。

《千金》∶凡卒喉痹不得语,服小续命汤加杏仁一两。喉咙者,脾胃之候。若脏热喉则肿塞,神气不通,乌 膏

主之方。

生乌 (十两) 升麻(三两) 羚羊角 芍药 木通(各二两) 蔷薇根(切,一升) 艾叶(六铢,生者尤佳)

生地黄(切,一五合) 猪脂(二斤)

上九味 咀,绵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内猪脂中,微火煎,取苦酒尽,不鸣为度,去滓。薄绵裹膏似大杏仁,内喉中,细细吞之。

《千金》治喉痹方。

上荆沥稍稍咽之。

《千金》又方

上以腊月猪毛烧末,水服之。

《千金》又方

上烧牛角末,酒服之。(崔元亮云∶凡小儿饮乳不快,觉似喉痹者,取此灰涂乳上,咽下即瘥。)

《千金》又方

上熬杏仁令黑,含或末服之。

《千金》又方

上刺手小指爪文上,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千金翼》以绳缠手大指,刺出血一大豆以上瘥,云小指亦佳。)

《千金》治喉痹卒不得语方。

上浓煮桂汁服一升,亦可末桂着舌下,渐咽之良。

《千金》又方

上煮大豆汁含之,无豆用豉亦佳。

《千金》又方

上以酒三合,和人乳半升,分二服。

《千金》又方

上烧炊帚作灰,三指撮,水服之。

《千金》又方

上用芥子末,水和薄之,干则易。

《千金》又方

商陆、苦酒熬令浓,热敷之。

《千金》又方

上末桂心如枣核大,绵裹着舌下,须臾破。

《千金》治喉卒肿不下食方。

上以韭一把捣、熬,薄之,冷则易。

《千金》又方

上含上好醋。口舌有疮亦佳。

《千金翼》治喉痹咽唾不得方。

半夏一味,细破如棋子十四枚,鸡子一枚,扣其头如粟大,出却黄白,内半夏于中,内酢令满,极微火上煎之。取半,小冷冻饮料之即愈。

《千金翼》喉痹方。

上取附子一枚,去皮,蜜涂,火炙令干,复涂蜜炙。须臾含之,咽汁愈。

《千金翼》又方

上含蜀升麻一片立愈。

《外台》∶《千金》升麻汤 主小儿喉痹痛。若毒瓦斯盛便咽塞,并大人喉咽不利方。

生姜 升麻 射干(各二两) 橘皮(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温三服。

《外台》刘氏疗小儿喉痹热塞方。

升麻(五两,切) 马蔺(一合)

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二合。入少白蜜,与儿服之甚良。

《食医心鉴》小儿喉痹肿痛方。

上以蜂房烧灰,以乳汁和一钱匕服。

《食医心鉴》又方

上烧蛇蜕皮末,以乳汁服一钱匕。

《圣惠》治小儿喉痹肿塞不通,壮热烦闷,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 桔梗(去芦头) 络石叶 栀子仁 甘草(炙微赤,锉) 川升麻(各一分) 马牙硝 射干(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喉痹疼痛,水浆不入,马牙硝散方

马牙硝 马勃 牛黄(细研) 川大黄(锉,微炒)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半钱。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张涣射干汤 治风热上搏于咽喉之间,血气相搏而结肿,乳食不下,名咽闭方。

射干 川升麻(各一两) 马牙硝 马勃(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带热服,食后。

《聚宝方》治急喉痹。

木贼(用牛粪饼子火烧,每三两茎才匀着便取出,再取烧)

上一味为末。每服一钱,冷水研,米汁清调下。小儿腊茶清调下半钱入口,肿破血出即安。三日内未得吃粟米粥饭。

《吉氏家传》治咽喉涎壅喉闭等疾方。

郁金(大者,一个为末) 轻粉(抄一钱匕) 巴豆(七粒,四粒熟三粒生,熟者是去油,生者生用)

上和合药,先左研四十九遍,然后一向顺研令匀,次入轻粉。每用一字,管子吹入喉中。

《吉氏家传》治喉闭夺命散,与大人同治方。

朴硝 白矾 天南星(各半两)

上为末。小儿每服半钱,水一盏同煎二分;大人水一盏药三钱,煎七分,作一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喉闭方。

上用马蔺子为末。每服半钱,麦门冬熟水调下。

《圣惠》灸法∶喉痹,灸天突一壮,在项结喉下三寸两骨间,柱如小麦大。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