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教材-->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 脊柱部伤筋-->第三节 腰部病症-->(附)腰骶椎变异与腰痛
(附)腰骶椎变异与腰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移行椎
移行椎,是指某段椎骨数目的的增减。包括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第5腰椎横突肥大(呈翼状)与骶骨或髂骨相对形成假关节者,称无骨性愈合;若二者有骨纹相连接者称骨性愈合。第5腰椎突横突与髂骨重叠,尚未与骶骨形成假关节者,归入横突肥大类。
第5腰椎骶化 即第5腰椎与第一骶椎形成骨性连接。在脊柱的所有椎间关节中,腰骶关节最易遭受损伤。正常的第5腰椎,位于两侧髂骨之间,借强大的髂腰韧带固定于骶骨。若第5腰椎骶化,无髂腰韧带固定的第4腰椎乃变成了一个活动的末节腰椎,第4、5腰椎的椎间关节乃变成了腰骶关节。因此,位于髂骨嵴平面,成为腰骶关节的第4椎间关节,由于无强大的髂腰韧带固定,故容易因暴力而损伤。
第1骶椎腰化 即第1、2骶椎未能形成骨性融合。构成骶髂关节的骶骨关节面,乃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能够活动的腰化的第1骶椎,二是互相融合的2、3骶椎,因此减弱了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成为骶髂关节损伤的内在因素。
第5腰椎横突和第5腰椎横突骶化 前者多无临床症状;后者多形成假关节,常见于单侧,可无症状。若在常期活动中产生骨关节的炎性改变,挤压或牵拉附近的筋肉组织和神经根时,可出现疼痛。单侧横突骶化,易引起腰痛,可能与结构的不平衡有关。若双侧横突骶化,限制了腰骶关节的活动,则会增加上一个椎间关节的损伤机会。
(二)隐性脊椎裂
为骶椎上部未形成骨性连接,椎板缺损所致。X线片可提示在未愈合的椎板之间显示一个发育不全的游离棘突。由于棘上韧带失去了固定点,故降低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第5腰椎椎板亦可发生同样畸形,小的隐裂可不出现症状;若裂隙在十到二十毫米左右、附着于上面的筋肉组织经常受到牵拉而损伤,甚者可影响骶部的神经,产生腰伴下肢疼痛。
(三)脊椎分离
由于发育因素造成椎骨任何一个部位未能骨化,仅以纤维组织连接,称为脊椎分离,多见下段腰椎。在这些组织的坚固时期,加之腰椎间韧带和周围筋肉的保护,可不出现任何症状。随着年龄增加,这些组织发生退变或长期受牵拉与挤压,引起受累脊椎变形或移位,出现脊柱姿势畸形。产生顽固性腰痛或伴单、双侧坐骨神经痛。
(四)后关节异常
后关节(关节突间关节)的异常发育,对腰部的活动方向及运动范围发生重要影响。当关节面排列为矢状位时,便于屈伸运动,但有碍于旋转;排列为冠状位。少数病例,腰部的关节面,一侧皆为矢状位,而对侧皆为冠状位。这种结构上的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腰部的正常活动,故长期的屈伸及旋转动作,可引起骨性关节炎改变,而致慢性腰痛。
(五)棘突异常
腰椎棘突有宽窄的不同。有人棘突过宽,于直立位时,各个棘突可互相接触,阻止腰部的后伸活动,长期反复的碰撞、摩损,则可在棘突间形成假关节,若假关节发生炎症改变,即引起慢性腰痛。也有的人棘突过窄,而发生不正常的腰部过度后伸,多为练艺者的先天有利条件。
(六)椎间隙狭窄
正常情况下,腰段脊柱的下椎间隙应大于上椎间隙(腰5骶1椎间隙除外)。测量方法: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邻椎体缘前、中、后三个点之间的距离,如果下椎间隙中有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上椎间隙1毫米以上者,即可定为椎间隙狭窄。
椎间隙狭窄,是椎间盘受明显外伤,或长期劳损而发生变性所致,多发生于负重与活动幅度较大的下腰段。椎间盘变性可继法椎体边缘硬化、不齐、磨损和碎裂,甚者可引起髓核突出。椎间隙狭窄,必引起椎间关节的关节面相对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并可发展为创伤性骨关节炎。若椎间隙明显变窄(椎间盘严重变性),时间较长者,多可导致腰痛。反之,椎间盘变性轻、时间短,则不出现腰痛。
(七)椎体边缘硬化
此种改变发生的基础是椎间盘变性,与一般骨关节病所见的关节面硬化发生原理相同。此与椎间隙狭窄相比,发生率较低。
(八)唇样增生
唇样增生又称唇突,唇突是指腰椎椎体边缘出现的唇形增生。唇突的形成,是在长期活动中,由于对骨膜的牵拉、刺激而引起骨膜下血肿、硬化、机化、钙化所致。因为腰椎的活动度及负荷愈向下愈大,所以唇突发生在下腰椎者较多,而且严重。年龄越大,唇突的发生率越高,但一般无腰痛症状。若唇突发生于椎体后小缘,则多出现腰伴坐骨神经痛,而类似下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特征。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