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第一章 鼻部疾病-->第四节 鼻前庭炎及鼻疖-->一、鼻前庭炎
一、鼻前庭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鼻前庭炎是由于鼻腔分泌物刺激,手指挖鼻等不良习惯而反复损伤所引起局部急、慢性弥漫性炎症。湿疹或糖尿病患者和接触有害粉沫及气体者,更易患此病。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急性患者的鼻前庭部,有时延及上唇部皮肤红肿,可见丘疹、水泡或脓泡及痂皮。
2.慢性患者皮肤粗糙,增厚甚至皲裂,鼻腔常有分泌物溢出。
3.小儿长久不愈的单侧炎症应注意是否有鼻腔异物。
4.对慢性患者应检查是否易发湿疹,或有糖尿病,并应询问患者从事的职业。
二、中医学
鼻前庭炎属中医“鼻疳”范畴。
1.病因病机
(1)肺经素有蕴热,又因起居不慎,复受风热邪毒侵袭;或因鼻前孔附近皮肤受损伤,或鼻疾脓涕经常浸渍,邪毒乘机侵袭,外邪引动肺热,风助热势,上灼鼻窍,熏蒸肌肤而为病。
(2)饮食不节,脾胃失和,运化失调,以致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循经上犯,熏蒸鼻之肌肤而发。小儿因脾胃气弱,肌肤娇嫩,易积食化热,积热上攻,熏灼肌肤而致病,故尤为多见。
2.辨证依据:鼻前孔处皮肤漫肿、潮红、溃烂,浸淫流水,积结痂块,灼痒疼痛等特征。
3.临床分型
(1)肺经蕴热型:初起鼻前孔灼热干焮、微痒微痛,皮肤出现粟粒状小丘,继而表浅糜烂,溢出少许黄色脂水或结有黄痂皮,周围皮肤潮红,甚致皲裂,久则鼻毛脱落。全身一般无明显症状,偶有口干唇燥,头痛发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2)湿热郁蒸型:鼻前孔肌肤糜烂、潮红焮肿,常溢脂水或结黄浊厚痂,痒痛,偶见皲裂出血,甚者可侵及鼻翼及口唇,鼻窍不通,鼻毛脱落。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或有胃脘不舒,口臭嗳气等胃腑积热之症。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
一、现代医学
1.主要是消除病因,例如鼻炎、鼻窦炎、鼻腔异物和不良挖鼻习惯等。糖尿病患者应治疗糖尿病,与职业有关者,采取适当保护或变换职业。
2.局部可使用双氧水、硼酸水清洗。轻轻擦干后,涂以含抗生素及考地松的软膏或霜剂。
二、中医学
1.治疗原则:宜清热泻肺疏,燥湿解毒和中。
2.治疗方法
(1)肺经蕴热型:①外治:a.用当归15g,紫草3g,与麻油30g同煎,药渣滤清,再将油与黄蜡同煎化尽。待冷后涂敷患处,每日2次。B.用漆大姑、苦楝树叶、桉树叶各30g煎水洗患处。c.杏仁捣烂,用人乳调敷患处。②内治:用黄芩10g,桑叶10g,菊花10g,麦冬10g,栀子10g,连翘10g,薄荷6g,桔梗6g,知母10g,丹皮10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2)湿热郁蒸型:①外治:a.用寒水石100g,黄芩100g,大黄100g,青黛10g,共研细末。另用甘草30g,植物油300g,油浸甘草1昼夜后,文火炸焦去渣。用此甘草油调上药外敷患处。B.湿盛黄脂多者,用明矾3g,生甘草10g。煎水洗涤患处。c.用苦参、枯矾各15g,研细末,生地黄汁适量,调匀涂敷患处。d.糜烂久不愈者,用瓦松适量,烧灰存性,研末,撒布患处。②内治:用黄柏10g,苍术10g,萆寰薢10g,泽泻15g,滑石20g,茯苓15g,苡仁15g,苦参10g,地肤子10g,白藓皮10g,蚕砂10g,槟榔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