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中医之钥-->伍、癌----医疗的杀戮战场-->七、肺癌----根本与香烟无关-->(一)咳嗽的辨别

(一)咳嗽的辨别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肤与肺合作司呼吸作用),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邪气侵入其合作对象),其寒饮食入胃(吃寒冷冰食等),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外邪与饮食冷冰相合),因此客之,则为肺咳。

五脏各以其时(四时——春、夏、秋、冬)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六经传变)。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四时——春夏秋冬),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乘秋,则肺先受邪。

乘春,则肝先受邪。

乘夏,则心先受之。

乘至阴,则脾先受之。

乘冬,则肾先受之。

五脏六腑咳嗽的辨别: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肩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肾脉贯膈入肺中,故咳则肺俞相引而痛,肺肾皆积水也。故甚则咳涎、痰血、喉咙痒痒的咳、夜间咳、卧则咳、夜属阴,肺、肾皆阴,咳属虚咳,而不是感冒,气管发炎咳。

五脏久咳:乃移于六腑。

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因脾咳不已,则胃受之也。

胆咳之状:咳则呕胆汁,因肝咳不已,则胆受之也。

大肠咳之状:咳而遗矢(屎),因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也。

小肠咳之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因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也。

膀胱咳之状:咳则遗溺,因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也。

三焦咳之状:久欬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则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咳嗽分清五脏六腑,更审咳嗽之因,有外感咳嗽、内伤咳嗽、瘀血伤咳嗽。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咳嗽痰稀薄白,常鼻塞,流鼻涕,恶寒,头痛或骨节酸痛,舌苔白,脉数。

(2)风热咳嗽:咳嗽痰稠或黄痰,喀痰不爽,口干咽痛,流黄鼻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3)风温燥咳嗽:咳嗽少痰,或略有浊痰不易咳出,或痰中有血丝、咽干、咽痛、唇鼻干燥,咳甚胸痛,初起有恶寒发热,苔薄黄,舌尖红,脉细数。

(4)风凉燥咳: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而干,脉浮紧。

(5)火热咳嗽: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烦渴面赤胸胁疼痛,便秘,舌苔黄或红,脉洪数或弦数。

2、内伤咳嗽:

(1)脾虚痰湿咳嗽:咳嗽多痰,白而黏稠,胸脘作痛,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濡滑。

(2)痰热咳嗽:咳嗽痰黄,稠而难排出,甚至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间,脉滑数。

(3)肝火犯肺:咳嗽气逆,咳则连声,甚至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胸胁串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干,舌苔黄少津,脉弦数。

(4)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见咳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5)气虚咳嗽:咳嗽声低无力,气短(上气不接下气)痰多清息神疲、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舌质淡、脉弱。

(6)阳虚咳嗽: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3、瘀血咳嗽:瘀血咳嗽时气逆,咳则连声时面呈紫色或红黑色,咳吐血块或瘀血,胸胁串痛,尤以左胸胁、期门穴痛,舌苔净或黄,脉洪大弦数或虚细濡溺。

咳嗽分外感咳嗽、内伤咳嗽,瘀血咳嗽,常以感冒为主要原因,各形咳嗽常单独而至,或互相杂合而至,或夹伤食、伤饮、或实症夹虚、或虚症夹实,大概不外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之,热则寒之,实症易见效,虚证因精气亏损,难以速愈。

久咳成痨,外感治疗变成内伤、咳嗽痰血、胸痛、喘息哮吼之证,皆因责之于肺,治疗不当所造成。

抗生素之消炎泛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之止咳,肺结核药之长期伤害诊断错误,治疗不当,致久治不愈,造成气管之弹性疲乏,造成肺肾伤害,就像降血压药物之伤害心脏、血管,造成心脏、血管之弹性疲乏,产生心脏扩大、心肌梗塞、狭心症………脑血管、心脏病为十大死亡的第二名,并非疾病所造成,而是治病的药物伤害心脏所造成。

我们常遇到被教学医院检查为肺癌,未被照钴六十(放射疗法)、或化学治疗、或动手术的肺癌病患,经笔者治疗后,请其回去教学医院检查还有没有肺癌,有许多得到的答案是:“可能是肺结核的疤,以前检查错误了”,就这么简单一句话把肺癌问题解决了。

近年,抽烟的人口减少了四倍,而肺癌的病患却增加了三倍,肺癌病患的增加与抽烟人口的减少成反比,医学的科学数据都是“专家、权威”信口开河的在欺骗不懂医学的人,抽烟会增加咳嗽的机率,却不是制造肺癌的真凶!什么是制造肺癌的真凶呢?肺癌与抽烟有关吗?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