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痫病合参(附论颤振螈)

方脉痫病合参(附论颤振螈)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纲目》曰∶颠痫即头眩。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盈膈上,则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癫痫。大人曰癫,小儿曰痫,其实一疾也。然与中风、中寒、中暑、尸厥等,仆倒不同。凡癫痫仆时,口中作声,将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时作时止,而不休息。中风、中寒、中暑、尸厥之类,则仆时无声,醒时无涎沫,后不复发,间有发者,亦非如癫痫常发状也。

痫与 ,略相类而实不同,其病发则身软时醒者谓之痫,身强直反张如弓,不时醒者谓之 。痫病随其痰之潮作,故有时而醒; 病比痫为更甚,而有挟虚者,故因其昏冒而遂致丧亡者多矣。故丹溪曰∶乃气虚而兼有火有痰,宜用人参竹沥之类,切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

夫痫,痰火所致,前人有称为风痫者,刘河间谓由热甚而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胸膈而螈 昏冒僵仆也。然病痫者,涎沫出于口,冷汗出于身,清涕出于鼻,皆阳跷、阴跷、督、冲四脉之邪上行,盖肾不任煎熬,沸腾上行为之也。昼发属阳跷,夜发属阴跷,此奇邪为病,不系五行阴阳十二经所拘,当从督冲二跷四穴奇邪之法治之。

按∶痫病,古方或云风,或云惊痫,或云癫痫,由此疾与中风、颠狂、急慢惊相类,故命名不同也。原其所由,或在母腹中受惊;或因闻大惊而得。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神不守舍,舍空则痰涎归之;或饮食失节,脾胃有伤,积为痰饮,以致痰迷心窍而作者,治法必当寻火寻痰而论,前人多用镇坠清心之药,固可以治热,可以清痰。若有顽痰胶固者,此药未易驱逐。在上者必先用吐,吐后方用平肝之剂,如青黛柴胡龙会丸之类。更有痰实在里者,亦须下之。故丹溪曰∶痫属惊与痰,不必分五等。大率行痰为主,黄芩黄连、栝蒌、半夏、南星,随痰火多少治之。

按∶痫症病本痰热,宜用辛寒之剂,然有用附子何也?盖痫乃痰瘀结于心胸之间,每遇火动则发,非附子热性走而不守,则焉能流通结滞,开散顽痰乎!此从治之法,乃劫剂也,不得已而用之。亦犹中风之症,本风火阳邪,而用乌、附也。故辛热之药,只宜施之于肥白多痰之人,用诸药而不效者。若夫黑瘦多火之人,不宜用也。

颤振者,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为肾亏,法则清上补下。

螈,缩也。 ,伸也。伸缩不止,手如拽锯,搐之类也。筋急而缩为螈,筋弛而缓而为 ,伸缩不已为螈 ,俗谓之搐是也。汗多不止为虚,无汗能食为实。

谓热瞀螈,皆属于火,热胜风搏,并于经络,风主动而不宁。风火相乘,是以瞀螈生焉。治以祛风涤热之剂,清其火热,瞀螈立愈。若妄加灼,或饮以发表之剂,则死不旋踵矣。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