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丹溪治法心要-->卷三-->心痛(第四十二)

心痛(第四十二)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即胃脘痛,须分久、新治,若明知是寒,初当温散;病久成郁,郁生热而成火,故用山栀为君,以热药为向导。

胃口有热而作痛者,非栀子不可,须佐以姜汁,多用台芎开之,或用二陈汤加川芎苍术,倍加炒山栀;如痛甚者,加炒干姜,从乎反治之法。如平日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用桃仁承气汤下之;若轻者,以韭汁、桔梗,能开提气血药中兼用之。以物拄按痛处而痛定者,挟虚也,用二陈汤加炒干姜和之,有虫痛者,面上白斑、唇红、能食是也,以苦楝根、黑锡灰之类。痛后便能食,时作时止。上半月虫头向上易治,下半月向下难治。先以肉汁或以糖蜜吃下,引虫向上,然后用药。打虫方∶楝根、槟榔鹤虱,夏取汁饮,冬煎浓汤下万灵丸最好。脉实不大便者,下之痛甚者,脉必伏,宜温药,如附子之类。勿用参、术,诸痛不可补气故也。气虚入胃脘作痛,草豆蔻丸。心胃腹胁疝痛,二陈汤加参、术,并诸香药治效。心胁痛,干姜微妙,芫花醋炒,等分为末,蜜丸,每服数粒。热饮痛,黄连甘遂作丸服之。停饮心胃痛,或冬寒痛,桂黄丸。心极痛,古方用生地黄汁调面煮食,打下虫甚效。胃虚感寒,心腹痛甚,气弱者,理中汤。内伤发热不食,胃虚作痛,补中益气汤加草豆蔻。

心气痛,天香散方∶白芷川乌、南星、半夏

老人心腹大痛,脉洪大而虚,昏厥不食,不胜一味攻击之药,四君子汤加当归麻黄沉香。心膈大痛,攻走腰背发厥,药食不纳者,就吐中探吐,出痰积碗许而痛自止。

肥人胃脘当心痛,或痞气在中脘不散,草豆蔻丸∶白豆蔻(三钱) 白术 三棱 草豆蔻半夏(各一两) 砂仁 片姜黄 枳实 青皮 良姜(一作干姜) 陈皮 桂皮 丁香 蓬术 木香 藿香 小草(各五钱)姜汁蒸饼丸,每服六七十丸,白汤下。

黑丸子,治胃脘疼∶乌梅(去核) 杏仁(去皮尖) 巴豆(去皮膜心油)砂仁(各十四枚) 百草霜(二钱) 半夏(二十一枚) 上杵为丸,每服十数粒。

备急丸,治心腹厥痛食填胸膈∶大黄(一钱) 巴豆(去油五分) 干姜(五分) 上蜜丸,每服三五粒。药下咽便速行心痛,饮汤水下作哕者,有死血在中,桃仁承气汤下之。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右手脉实痰积,脉大,必是久病。

心痛方∶茱萸(汤洗) 山栀(炒去壳) 黄连(炒) 滑石(各五钱) 荔核(烧存性三钱) 上末之,姜汁蒸饼丸服。

又方∶炒山栀仁为末,姜汤服丸亦可,如冷痛加草豆蔻炒为末丸服之。

又方∶白术(五钱) 白芍药 砂仁 半夏(汤泡)当归(各三钱) 桃仁 黄连(去须) 神曲(炒) 陈皮(各二钱) 吴茱萸(一钱半)

僵蚕(炒) 茱萸(一钱) 山栀(去壳炒焦六钱) 上末炊饼丸,如椒粒大,以生地黄酒洗净,同生姜煎汤下二十丸。别用荜茇半两为末,醋调捏成团子吞之。

又方∶桂枝、麻黄、石碱等分为末,姜汁浸,炊饼为丸,用热辣姜汤下十五丸,多治饼痛。

又方∶黄荆子炒焦为末,米饮调下。

又方∶蛤粉、香附末,以川芎、山栀煎汤,入姜汁调,令热辣服之。

又方∶半夏切碎,香油炒为末,姜汁炊饼丸,姜汤下二十丸,亦治吼喘。凡治气痛,一身腔子里痛,皆须用些少木香于药中,方得开通。

草豆蔻丸,客寒犯胃痛者宜此,热亦可止,可一二服∶草豆蔻(面裹煨一钱四分) 吴茱萸(洗焙) 益智仁 人参白僵蚕 橘皮(各八分) 生甘草 炙甘草 当归身 青皮(各六分)片姜黄 神曲(炒) 柴胡(各四分) 半夏(汤泡) 泽泻(各一钱) 麦芽(炒一钱半) 桃仁(七枚汤泡,去皮尖) 上除桃仁另研如泥外,余为细末,同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远白汤下。看病势斟酌用之,小便多泽泻减半,柴胡详胁下痛多少用。草豆蔻丸,治气馁弱人心痛,甚妙。青黛治心热痛、虫痛,与姜汁入汤调服,或以蓝叶杵汁与姜汁和服之。如遇无药去处,用一小瓶贮水,将盐放刀头上,火中烧红淬水中,令患人热饮之。心痛或用山栀并劫药,止后复发,用前药必不效,服玄明粉一服立止。海粉加香附末,同姜汁服,能治心痛,不可入煎药。内伤发热不食,胃口作痛者,补中益气加草豆蔻,热痛加栀子。心痛气实者,用单味牡蛎, 为粉,酒调二钱服之。有食伤胃口而痛者,当消导之。有瘀血留滞胃口作痛者,用破血药。

心疼或有痰者,以明矾溶开就丸,如芡实大,热姜汁吞下一丸。

一人脉涩,心脾常疼,白术、半夏、苍术、枳实、神曲、香附、茯苓、台芎、上末之,神曲糊丸服。

一人心痛、疝痛,炒山栀 香附(各一两) 苍术 神曲 麦芽(各五钱) 半夏(七钱) 乌梅 石碱(各三钱) 桂枝(一钱五分) 上末之,姜汁炊饼为丸,每服百丸,姜汤下。冬去桂枝。

一人饮热酒食物,梗塞胸痛,有死血,用白术、贝母、麦芽、香附、栝蒌、桃仁、杏仁、牡丹皮、生甘草、葛根、山栀、黄芩红花荜澄茄,上为末,或丸或散,任意服。其余治法详见《医要》。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