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西医备考-->临床营养学-->第三篇 疾病与营养-->36 几种神经系统疾病与营养-->36.1 脑血管病

36.1 脑血管病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脑血管病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36.1.1 病因

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潜在的最危险因素,约占老年性脑血管病的80~85%。据Dallocchio报告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超过25kPa(190mmHg)时,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就增加6倍,舒张压超过15kPa(110mmHg)时,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就增加5倍,而且其死亡率要增加1倍。脑血管疾病除脑出血外,也包括脑血栓、脑栓塞引起的脑软化。此外,如血胆固醇增高,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类脂质在血管壁内的沉着而引起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等,都是脑血管病的致病原因。

36.1.2 临床症状和特点

脑血管病的病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危险性大。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变性质裁(出血或缺血、部位、损害程度和代偿情况等)。

(1)全脑症状头痛、头晕、呕吐、嗜睡、意识迟钝、精神障碍、严重时可昏迷。

(2)局部症状

①颈内动脉系统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损害时,可产生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失用、失读等。

②椎脊底动脉系统眩晕、复视、眼震、声音嘶哑、吞咽障碍、感觉异常(特别是咀唇和面部周围)、共济失调,猝倒发作等。

36.1.3 营养治疗

(1)碳水化物 成年人脑的重量约1400g,约占体重的2.5%,在基础代谢的条件下,脑的氧耗量却占全身氧耗量的20%,以全脑计算氧耗量约50ml·min-1,需葡萄糖70ml·min-1。中枢神经系统每天要消耗120~130g葡萄糖作为能源,才能维持正常机活动。葡萄糖在脑的代谢途径为糖酵解作用。但中枢神经系统的糖酵解过程与肝脏不同,主要是其糖原异生作用少。故可不考虑糖原异生情况。下图为脑中糖酵解的途径。

中枢神经系统糖原储备量很少,脑细胞中糖原储备量也非常低。因此,中枢神经系统能量的产生,主要依靠血液循环提供的葡萄糖进行需氧氧化。为了维持正常机能活动,每分钟约有750~1000ml含氧和葡萄糖的血液流经脑,才能维持脑的正常机能活动所需的能量。因此,脑循环对维持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都很重要。而糖代谢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脑组织所用的糖,绝大部分是葡萄糖,脑细胞摄入葡萄糖主要靠细胞质中的已糖激酶发挥作用。脑组织所用的小部分糖是从血液循环中摄取的非糖物质如乳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酮体等进行氧化后而供给的能量,但含量很低,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只能依靠外源性的葡萄糖,通过血液功能。所以当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或血糖降低时,脑就发生严重功能障碍,如乏力、出汗、神智不清、昏迷。一般血糖含量低于600~700ml·L-1时,主要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心慌、多汗等。当血糖含量低于450ml·L-1时,就会引起低血糖或昏迷,如血糖降至120ml·L-1以下,耗氧量又进一步降低,可出现深度昏迷、痉挛或癫痫,这些症状都能刺激脑功能亢进、加快血液循环并促进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使氧耗量超过2倍以上。有时还可以刺激钾浓度改变,而钾的浓度改变,又可引起糖代谢变化,因而更增加氧的消耗。此时,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则低血糖很快消失。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每日可供给碳水化物350~400g应多用单糖及双糖类食品如水果、蜂蜜、蔗糖、牛奶等(见表36-1)。这些食品能迅速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脑循环和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神智清楚病人可口服流质饮食,每日5~6餐,如牛奶冲藕粉加糖,豆浆冲鸡蛋加糖,鲜果汁、酸牛奶、过箩粥或米汤等。昏迷病人应注意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如无消化道出血,可给与鼻饲高热量混合奶或高热量鼻饲流质,每日4~5次。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