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姜春华-->证治经验-->五、阳衰气虚血瘀乃胸痹之始因-->(三)辨证选药重辨病

(三)辨证选药重辨病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基于上述分析,先生常以温阳益气化瘀通脉治疗本病。他以辨证论治为主,但十分重视药理作用的探索。综观前人的治疗法则,不外温阳、温中、温散、活血、益气、开窍、祛痰、蠲饮等诸法。所用药物有些药理已证实是可以扩张冠状血管或加强心力,改善血液循环的,如附子人参丹参瓜蒌麝香等,先生常常选用。有些药物可以施治于多种疾病,如温阳之附子、肉桂,可以用于周围循环衰竭,也可用于急性病休g 或慢性病的衰弱,或许多慢性炎症。温散药麻黄桂枝等,既能解表祛寒,又可用于心血管病变。温中药吴茱萸、川椒、干姜厚朴半夏等一般治胃病,但对心血管病也有作用,先生也在辨别其不同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异病同治的原理加以选用。

胸痹的治疗,先生常用一个基本方,并随症加减。即一般情况胸闷或偶有心痛者,可用瓜蒌薤白汤加减:瓜蒌24~30g 薤白9g 枳壳9g 丹参15g 郁金15g 或加川椒3g 吴茱萸3g 细辛3g。

其随症加减:经常胸痛者加制乳香9g 炒五灵脂9g;剧痛加川乌9g 蒲黄15g 檀香3g 降香9g;舌有瘀紫加赤芍9g 桃仁9g 当归9g 川芎9g 红花3g;有气虚表现者加别直参3g 黄芪15g;阳虚,唇紫舌暗,肢冷恶寒者加附子9g 肉桂1.5g(或川乌9g 桂枝9g),若面白汗出肢冷者应急用参附汤;阴虚者加生地9g 麦冬9g 玄参9g 五味子9g;有痰湿者加半夏9g 茯苓9g。

先生的体会是,凡痛久入络,阴邪闭结,常可温阳益气活血同用,如附子、川乌、肉桂、吴茱萸、川椒、党参或人参、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但是若见舌红口干,不便用附桂,可改用瓜蒌、丹参为主,再佐以生地、麦冬、玄参之类。先生平时用附子、川乌、桂枝、都为9g 亦可以3g开始增量。细辛不可重用,否则麻痹心脏。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