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当代名医-->王翘楚-->医论-->王翘楚从肝论治失眠症经验----附85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翘楚从肝论治失眠症经验----附85例临床疗效观察

大字体 | 正常字体 | 简体 | 正體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出处:中医文献杂志 1996年2期29~31页

摘要:历代医家一般均从《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和老人之不夜瞑者,主要由于“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精而夜不瞑”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而立从心论治法则,治疗以养心安神为主,并根据有邪与无邪,分虚证与实证,以及涉及其他脏腑之不同进行辨证论治。至于从肝论治失眠症,近代文献虽有个别提及,但从临床上作系统观察报道者尚较少。王老根据《内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以及肝藏魂,主情志,喜条达,恶抑郁等论述,在临床上主张从肝论治失眠症,经多年临床实践确有较好疗效。临床观察的85例失眠症整理总结如下。

治疗方药: 以平肝潜阳、活血安神为治疗原则,采用柴胡、生龙骨、生牡蛎天麻钩藤赤芍白芍丹参夜交藤合欢皮为基本方,按上述八证、三型辨证加减,每日一剂煎服,另加服“891”安神合剂(早晚各一支,或晚服二支),或金萱冲剂(早晚各一包,或晚服二包),连续服药二周以上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对服西医安眠药有依赖者,采取递减方法,逐步停服。

观察结果

(一)85例症状分类与临床疗效比较 85例中临床痊愈、显效51例,占60%;有效29例,占34.11%,总有效80例,占84.11%。经统计学处理比较起始型与间断型之间P0.05,无显著性差异。

提示:起始型疗效最好,终点型,彻夜型较好,间断型次之。

(二)85例中医辨证分型疗效比较 虚证与实证比较P

提示:虚实夹杂、实证疗效较好,虚证疗效较差。虚实夹杂与实证比较P

(三)躯体性疾病合并失眠症与单纯失眠症疗效比较 躯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11例,消化系统病10例,呼吸系统病2例,内分泌系统病3例,泌尿系统病2例,神经系统病9例,外科手术后6例。二组进行统计学比较P

提示:单纯失眠症较躯体性疾病并失眠症疗效为优。

讨论与体会

1.长期以来,中医治疗失眠症均以从心论治为主,据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情报研究所对1952年至1994年文献检索,共报道中医药治疗失眠症265篇,70年代以前均无从肝论治的文章。直至80年代后期始有报道,至1994年共9篇。其中3篇有一定数量的病例总结,其余均为临床体会性论文,或个案报道。本文对从肝论治失眠症85例进行了临床较系统的观察研究分析,结果提示:从肝论治失眠症确有较好疗效,以虚实夹杂,实证疗效为佳,虚证较差。

2.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改变。从80年代起人群失眠症发病率逐步上升,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尤为明显。我们从中医内科门诊临床实践中发现近10年来以失眠为主症前来就诊者大大增加,大多已经服用西药,或效果不显,或有副作用、依赖性,这些病人其主诉症状都比较复杂,其中40%以上的病人除主诉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消极外,尚有肝阳上亢,阴虚火旺的症状。从发病原因来看,有35%以上病人有精神情志方面诱发因素,有10%以上为药物和居住环境不佳而引起,主诉无诱发因素为36.47%(部分未暴露)。这些诱发因素按中医辨证确属肝阳上亢、或肝郁化火,或肝气横逆,或郁而犯胃,或肝郁瘀阻,或因肝病而心胆虚怯或因病日久而致肝肾两亏等证型,故实证占71.76%,虚实夹杂证占21.17%,虚证仅占7.05%,而这些虚证又非50、60年代心血亏虚或心脾二虚之证为多见,乃因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日久以后,致耗伤肾阴,形成肝肾两亏所致。故当以平肝或疏肝活血合滋养肝肾法方能奏效。

3.对因精神情志诱发,以失眠为主症并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病人,采用强行镇静安眠、抗精神抑郁,且不断更换药物或加量,以求治愈,但也有一部分病人不能见效且有副作用和依赖性。这类病人经从肝论治和按中医“天人相应”、阴阳消长规律理论予以康复指导后,其中30%以上的病人可在1~2个月内逐步戒除安眠药,或仅用小量间断服用即可,从而使病人在精神和躯体上逐步得到康复。

4.由于我们在临床上所诊治的病例,从肝论治失眠症取得较好疗效,但并不排斥从心论治立法及养心安神、补益心脾、交通心肾等辨证方药。这一方面有待今后进一步作对比研究。

注意:本文来自互联网,并由中医村中医网负责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